退伍兵半年走遍合肥大街小巷 寻找最熟悉味道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拍客小档案】
姓名:马鑫鑫
职业:影视制作
拍龄:半年多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都说民以食为天,味道勾连起来的记忆,即便跨越千山万水,也能给漂泊他乡的游子带去内心深处的慰藉。在过去的半年多时间里,马鑫鑫行走在合肥的大街小巷,利用业余时间,通过镜头记录和寻找到很多熟悉的味道。从鸭血粉丝汤、锅贴饺,到牛肉面、糯米圆子……这些浓郁丰富的味道,让镜头外的人在食指大动之余,也不免在心中产生共鸣。“我想我寻的不只是味道,也希望很多人能和我一样,感受到食物背后那些关于距离、坚守和热爱的故事。”马鑫鑫说。
平凡的感动
一分钟的视频,一份饺子的制作,平平淡淡,却引来数十万关注。有人说馋了,有人想家了。
当金黄的煎饺裹挟着热浪,从大平底锅里被夹出的时候,人们争先恐后地向老板吆喝自己所要的数量,然后接过盘子,坐下来把它们一口一口全部吃进肚子。去年9月,马鑫鑫在朋友的推荐下,找到了庐阳区的一家水饺店,一份煎饺下肚后,马鑫鑫决定这就是自己第一个要拍的味道。
经过一番沟通,老板娘把一个饺子从擀面、和馅、包馅、再到下锅的生产过程完完整整地呈现了出来。“我们从农村来的,又没有文化,一开始也是为了生计,可是后来做着做着就有乐趣了。”视频里,老板娘的声音饱经风霜又充满质朴,26年制作煎饺的岁月也都一一印刻在劳动者和食客的记忆里。
半天的拍摄很快结束,在剪辑的时候,老板娘的一番话始终在马鑫鑫心头萦绕,“我们夫妻俩就希望,以后还能静静地做好每个饺子。”谈不上什么宏大愿望,可是却格外打动人心。
一分钟的视频出炉后,马鑫鑫上传到了网络平台,一下子引来了近八十万的点击量,让手机差点“卡死”。“好多人都说想吃,也有好多人看到之后说自己想家了。”马鑫鑫说,他知道这些画面已经有了超越食物本身的力量。
业余的爱好
除了营地和青海湖,当地的美味也深深刻在马鑫鑫军旅生涯的记忆深处。这也成了他拍美食的爱好起点。
为什么会想起来拍食物?马鑫鑫说,这源于数年前自己的当兵经历。
2012年,马鑫鑫来到青海玉树,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军旅生涯。“那个时候才十八九岁,对什么都感到新鲜。”他说,那时候自己是汽车连的,有机会和炊事班的战友一同去买菜,当时他就发现,原来一个食物的制作过程可以那么复杂。马鑫鑫告诉记者,当地人会吃一种烤牦牛蹄的食物,用油壶喷枪将毛烧去,刮净再制作,整个过程很复杂,但味道很好。此外,酥油茶、肋巴……还有很多是身为合肥人的马鑫鑫以前从未吃过的当地风味。“那时候还没有意识,现在想来,应该用视频把那些记录下来的。”这些味道也与营地、青海湖、大草原一起,刻在了马鑫鑫的记忆深处。
退伍之后,马鑫鑫做了多份工作,在正式进入影视制作行业之前,他的最后一份工作是电影放映员。除了可以提前反复观看那些热门的院线电影,他也会透过电影放映室的窗口,观察人们在观看电影时喜怒哀乐的表情。这些都让非影视专业出身马鑫鑫对拍摄产生了浓烈的兴趣。
一台设备,半天拍摄,半天剪辑,就这样半年下来,马鑫鑫拍摄了二十多个视频,不算高产,但也获赞无数。虽然目前从事的工作也跟影视制作有关,但马鑫鑫强调,寻味这个主题还是出于自己的爱好。
坚守的力量
【换字体】不论是一秒钟包好一个饺子,还是二十多年品质和味道都不变的汤底,这些坚守赋予美食更多内涵。
自第一个视频走红之后,马鑫鑫说,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他,也有不少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会给他推荐一些好吃的地方。隐藏在合肥大街小巷里的苍蝇馆子和家乡味道,就一点点地进入到更多人的视线里,隔着屏幕挑动着人们的味蕾,那些美食制作者的坚守,也拨动着他们的心绪。
马鑫鑫说,做饮食是一个挺需要吃苦的行业,他走过的这些店铺老板们大多没什么文化,外地人居多,他们为了生计来到合肥打拼,从养家糊口开始,渐渐做成了一项“事业”。不论是一秒钟包好一个饺子,还是二十多年品质和味道都不变的汤底,这些普通人的坚守,让美食的味道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大声公”老杨是马鑫鑫热门短视频《杨公面馆》的主人公,老人家是甘肃兰州人,早年带着一家老小来合肥投奔亲戚,因为会做面条就开了一个牛肉面馆。小小的两层面馆里,老杨在楼下张罗生意,老伴在楼上拉面,早年没有对讲机,来客要吃什么面条都需要喊,老杨声音大也渐渐出了名。让马鑫鑫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细节是,77岁的老杨眯着眼睛说,虽然自己只是收收钱,但每天的第一碗面条都是端给他吃的,几十年如一日从没有变过,“他说,这样哪个环节有问题,他立刻就会知道,当时我就觉得挺震撼的。”这也被记录进了一分钟的视频里。
更多的味道
【换字体】关于未来,马鑫鑫说希望能够走出去,不只拍摄本土美食,希望把世界各地的味道和故事介绍给大家。
马鑫鑫说,自己拍这些视频,暂时还没有商业化的考虑,主要还是出于爱好和对隐藏在这些美食背后的人生百态的追寻。
虽然已经积累了十几万的粉丝,但有时候拍摄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有的店面老板也很有‘脾气’,我说希望帮他们拍个片子,也把之前的视频给他们看,但对方就会摇头,说不喜欢火了之后,人太多超出了他们的服务能力。”不过,马鑫鑫也都表示理解和尊重。
拍寻味视频久了,很多人都会请他推荐哪里好吃,也会给他推荐好吃的地方,希望他去介绍和拍摄。不过,马鑫鑫从来不拍自己家楼下的美味,也不再去自己拍过火起来的商家,“有的老板特别客气,看到我很高兴,不愿意收钱,我也不好意思再去了。”马鑫鑫笑言,这也是拍美食视频的一个福利和困扰吧。
对于游子们来说,美食也是打开家乡记忆闸门的关口,那些隐藏在大街小巷的味道,随着人们逐渐搬离熟悉的环境,店铺的拆迁搬离,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有时候也会有人问我,为什么这些店离开了原来的地方,就不是那个味道了?”马鑫鑫说,很多时候,美食从街头走进装潢豪华的饭店,店家的心态也从做美食变成了做生意,味道也就变了。
关于未来的打算,马鑫鑫说希望能够走出去,“不只是本土的,也想把世界各地的味道和故事介绍给大家。”
苏蕾艳 黄茜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陈牧(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吴月峰 文章关键词: 退伍兵半年走遍合肥大街小巷 合肥美食 寻找最熟悉味道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