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去哪”击中法律“真空”

15.10.2014  12:29

    一年内召开的160个学术会议,收取医药企业赞助8.2亿元——审计署6月公布的对中华医学会的审计报告,曾引起社会关注。然而,3个多月过去,却一直没有中华医学会的任何整改信息。留下一连串疑问待解:巨额赞助费到底去哪儿了?药企赞助对学术会及参会者有何影响?医学会有无在药企与医院医生间充当“掮客”?

  被点名三月,“赞助去哪”依然是迷。“8.2亿元赞助费究竟如何花?干何用?”面对记者的责追问,相关部门踢起了皮球---中华医学会领导让记者联系医学会办公室,而办公室而把“皮球”提给国家卫计委。拖了2个多月,卫计委的“终极答复”却是“这个情况暂时还不是很清楚,还正在了解”。于是,“赞助去哪”之问,拖延三个月又回到了原点。

  平心而论,要求中华医学会公开“赞助去哪”合情合法。于情,被审计点名单位,快速回应、落实整改已是通行法则。且行业协会,向会员与公众晒账本也是国际惯例。中华医学会凭什么对8.2亿元赞助费遮遮掩掩?于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社会团体“从事盈利性活动,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既然被指出违规,中华医学会有义务晒出“赞助去哪”,公开整改措施。

  然而,令人诧异的是,“赞助去哪”羞于与公众见面,《中华医学会2014年学术会议计划》却如期而至。计划中,中华医学会将组织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以及培训班等,共计350多个。不禁要问,350会又能圈到多少赞助费?这岂不是要让审计继续点名的节奏么?显然,审计点名,并非打到中华医学的“七寸”上!

  为何中华医学会“死猪不怕开水烫”,“赞助去哪”未公布,还敢谋划来年的圈钱计划呢?一方面,社会组织收取赞助费,目前属于法律的“灰色地带”。收取巨额赞助虽然违规,但设置药企“展台”、公布医生通讯录等具体“圈钱”动作,却很难被认定为违法。另一方面,与监管部门理不清、剪不断的关联,也给了中华医学会说不的底气。为何卫计委帮着踢皮球,其实公众心知肚明。由此观之,巨额赞助成迷,击中了法律的“真空”与管理的软肋。

  因此,对有关部门来说,当下要做的无非是在法律和监管上,管住协会到处乱摸的手。具体而言,一是在管理层面理顺主管部门与下属协会的关系,去除协会的官办属性;推动协会账务公开,不给协会敛财的机会。二是在法律层面,厘清营利与公益的边界,压缩行业协会的越轨空间。只是知易行难,否则,8.2亿元赞助费也不会成为谜一样的存在。

责编:孙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