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池区法院基层法庭建设综述
安徽法院网讯 贵池区法院下辖殷汇、马衙、乌沙、梅街以及尚未挂牌运行的城区杏花村5个法庭。2014该院受理案件数5747件,四所法庭收案数占比16.93%。近年来,该院紧紧抓住在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进程中人民法庭工作这个“关键之中的关键”,努力贴近基层群众司法需求,不断转变法庭职能,在传承司法传统上力求突破,在工作思路上谋创新,在促进纠纷化解上狠抓实效。
继2013年,该院在四所法庭辖区偏远山区村部增设八个便民巡回审判点,实现便民诉讼服务网络广覆盖后,2014年,四所人民法庭又先后完成了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建立了法庭直接立案送达机制,完成基层法院科技法庭建设工作,为全面服务基层开启了新征程。系列工作举措背后,是该院党组对法庭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同时,各法庭也注重发挥各自特色,健全机制,抓住细节,创新方法,全方位打造法庭工作“新名片”,真正让“为民”二字掷地有声,切实提升基层司法的社会公信力。
殷汇法庭:“三动”结出丰收果
殷汇法庭辖区人口14.2万人,2012年至2014年,年均收案290余件,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法律关系比较复杂、协调难度大、矛盾易激化。该庭全体干警共同努力,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调解经”,总结起来就是:“脑子和手脚要勤动、工作姿态要主动、与优势资源要形成互动”,三年来,该庭诉讼案件年均综合调撤率达61.82%。
注重人民陪审员职能作用发挥,也是该庭调解工作效果好的重要原因之一。该庭人民陪审员一直以来按时参审率均为100%,2012年至今,人民陪审员成功调解案件50余件。去年,该庭精心组织调研,充分听取群众建议,增加聘请两名经验丰富的人民调解员担任人民陪审员。
殷汇法庭早在2009年率先尝试建立了法官与群众结对制度,督促法官主动深入基层帮扶困难群众,摸排矛盾隐患。此外,该庭常态化采取巡回办案方式,坚持就地办案、多调少判等特色服务,不定期在辖区开展法制宣传及辅导讲座,扩大普法受众面,在巡回审判点开展各类巡回活动60余次,有效地发挥了法庭前沿阵地作用,密切了法庭干警与辖区群众的联系,也便于法官准确掌握第一手信息,为成功地化解矛盾抢得先机。
近年来,殷汇法庭先后被授予“全省优秀人民法庭”、“五好法庭”、“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去年,该庭庭长荣获“全国法院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马衙法庭:打磨“公平秤”当好排头兵
马衙法庭地处连接两大旅游胜地的交通枢纽处,下辖马衙、梅龙、墩上三个街道办事处,42个村(居)委会,12.9万人口,年均受理案件400余件,连续五年无发改案件。马衙法庭始终将亲民、便民、利民作为评定司法工作成绩的重要指标,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先后荣获全国、省、市、区各类集体和个人荣誉表彰十余项。2014年度,该庭庭长荣获“全省十佳人民法庭庭长”称号。
针对辖区人口流动性增大、外出务工者增多的现状,马衙法庭先后推出电话调解、假日调解等灵活多样的调解方式,并在此基础之上,重点推出了两地法院联合采用QQ视频方式开庭审理案件的创新举措。QQ视频审案并非马衙法庭首创,但联合两地法院同时利用QQ视频开庭,能同时兼顾庭审严肃性、真实性和合法性的做法,却无先例。
该辖区内各镇街发展不平衡,偏远地区交通不便,赡养纠纷较多,对此,该庭创新建立了“编外预立案员制度”,将偏远地区的村(居)委会人民调解员聘请为“编外预立案员”,由这些“预立案员”帮助法庭先收取婚姻家庭类案件的民事起诉状,同时,法庭会迅速向当事人所在街道办事处的人民调解中心正式发送委托调解函,并联系派出所、综治办、司法所工作人员共商解决对策,综合采取思想感化、情感沟通、释法析理等各种方式,三年来,促成26件赡养案件在诉前化解,依法保障了原告合法权益。
乌沙法庭:调解接地气百姓信得过
乌沙法庭辖区包括28个行政村(居委会),人口约11万。
2012年,在上级法院指导下,该院在向基层各方征求意见、充分论证并制定试点方案后,首选乌沙法庭作为试点法庭,经过群众公开测评,从辖区各村(居)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中,聘请了28位来自各行业各阶层的优秀人民调解员,作为该庭的人民调解联络员,并为他们正式颁发了聘书。该庭受理的离婚案件数历年来居高不下,俗话说“家长里短,清官难断”,但是,对社情民意和风俗民情了如指掌、能与群众打成一片的人民调解联络员,能够快速掌控这些“鸡毛蒜皮”的症结点,擅长通过“家庭式”调解、经常与当事人唠嗑话家常等方式化解矛盾,充分弥补了“坐堂问案”的不足。自该项制度建立后,该庭离婚案件调解率逐步从33.72%增至43.05%。
2012年至今,乌沙法庭受理各类案件621件,其中调解案件381件,综合调撤率达61.19%。目前,该庭在逐步完善人民调解联络员制度的基础上,构建“调解主体规范、调解分工明确、调解重点突出”的立体式、网格化调解模式,打通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的隔离带,不断破解“调解难”的工作瓶颈。
梅街法庭:开拓司法服务助推乡企发展
梅街法庭为偏远山区法庭,主要服务偏远山村群众和厂矿企业。该庭年均收案数相对较少,有更充足的时间开展诉讼服务。两年来,该庭特别注重把握涉企案件的矛盾重点和解纷难点,加强与当地乡镇企业对接,把日常普法宣传、矛盾预防、诉前调解、判后答疑、执行保障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为乡企发展提供无缝隙司法服务。
该庭辖区企业发展普遍涉及拆迁、林权、环境污染、合同等问题,法律关系复杂。为减少诉讼成本,最大限度为企业发展提供法律支撑,该庭在审判实践中反复尝试推行各项诉讼服务新机制,例如,与当地镇街政府、重点乡镇企业定期召开座谈会,主动了解企业发展近况、存在的法律问题、矛盾隐患,现场为企业排忧解难;此外,该庭法官还经常深入企业厂房、工厂,开展普法送法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即时通讯工具,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诉讼服务。
在涉企案件办理过程中,为争取时间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承办法官通常会实地走访,了解真实情况,分析利弊,事先拟出解决纠纷的处理意见,再抓住有利时机,组织双方进行商谈,多数企业在反复协商后,问题都会及时得到解决。该庭曾经受理了某机电公司诉梅街某水泥厂买卖合同纠纷一案,原告主张水泥厂立即支付工程款37万元,而被告则反诉原告工程质量存在问题。双方唇枪舌剑、针尖对麦芒,承办法官决定用事实说话,择定日期到被告厂区实地查看了原告承建的工程项目,并在双方当事人的陪同下,邀请鉴定机构对该工程造价和质量进行了现场鉴定。在查证事实、理清思路后,双方对整个案件逐渐有了更加专业和理性的认识,法官见时机成熟,再次组织双方调解,当事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两家企业负责人对调解结果都表示十分满意。
该庭服务企业发展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也被当地乡镇企业交口称赞,连续多年被镇政府表彰为“年度服务经济建设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