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石漠化治理迎来历史性机遇

25.02.2015  01:24

      “对贵州的发展来讲,‘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意味着‘守住生态底线’已经从思想认识层面上升到实实在在的行动;意味着自然生态系统将会不断修复、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将会不断扩大、生物多样性将会日益丰富;也意味着贵州石漠化治理迎来历史性机遇,并将取得突破性成效。”
      2月13日,在贵州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上,省林业厅有关负责人兴奋道出感言。
      从2000年以来,贵州省已经完成了3600万亩的营造林任务,林业生态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森林覆盖率连续14年保持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2014年达到49%,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2014年国家林业局发布的有关数据显示,贵州省的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在全国排名已经达到了第15位,森林蓄积在全国排第14位。良好的森林植被已经成为贵州最响亮的生态品牌、最突出的生态优势。
      推进“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贵州有良好的基础,但难度也不容小觑。
      新闻发布会上,省林业厅有关负责人表示,难度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贵州省将在三年内开展造林绿化的1042万亩宜林荒山,特别是8558个重点村的642万亩宜林荒山,大多分布在石漠化严重或交通不便的贫穷落后地区,地块零星破碎、土壤瘠薄、保水能力弱,造林难度大、造林成活率低、苗木生长缓慢、植被恢复难度大、需多次补植补造才能成林,成为贵州省造林绿化工作的“硬骨头”和“拦路虎”,采取一般的技术手段和常规的组织方式完成造林绿化工作的可能性不大,效果也不会好。
      另一方面,投资也是“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面临的重要挑战。据测算,要完成1042完万亩荒山的造林绿化工作,共需筹集资金19亿元,其中需从各项林业工程项目筹集10亿元,从省、市、县三级财政筹资9亿元。而贵州省林业行业90%以上的造林绿化资金都是依托国家重点工程,这些工程的单位面积投资较低,人工造林每亩投资才300元,远不能满足这些造林困难地带的要求。
      为此,有关部门提出,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积极研究出台鼓励扶持造林绿化的政策措施,化解造林地落实困难、造林绿化投融资渠道少、投资标准低等难题,充分调动社会力量造林、育林、护林积极性;
      抓住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契机,落实“谁造谁有,谁经营谁受益”等各项优惠政策。同时把造林绿化与农民增收和绿色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调动农民造林护林的积极性;
      积极培育林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大户等新型造林经营主体,同时借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发挥国有林场的示范带动作用;
      创新体制机制,逐步实现先建后补的造林模式,实行包栽、包活、包管的造林管护措施;
      发挥绿化委员会的作用,加强部门绿化协同,通过各有关部门、共青团、机关、学校、部队、绿化基金会、民主党派等各方面的力量,大力推进义务植树活动、植绿护绿爱绿活动,掀起绿化贵州新高潮。(罗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