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轮货币宽松或成绝唱,地产走向成为关注焦点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持续多年以后,有利于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同时也导致了房价上涨和通货膨胀,而相较于通胀压力,防范金融风险是当务之急。目前货币紧缩已成趋势,在依赖货币政策的同时,也要利用“一带一路”政策契机,加大基建、PPP项目的投放力度。
一、多年量化宽松周期接近尾声
本周博鳌亚洲论坛上,周小川行长再度发声,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持续多年后,本轮政策周期接近尾声,进一步明确货币收紧信号。回顾本轮宽松历程,始于2008年9月应对金融危机、全球困境的背景,随后由于欧债危机、国内经济承压等原因,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得以延续至16年上半年。期间,我国货币发行、信贷规模均处在较高水平,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在外需疲软环境下依靠投资马车拉动经济增长。
图1:货币供应维持较高水平
图2:社融规模处于高位2宽松致地产溢价触发调控,热点城市房价或遇横盘
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速,但也触发了新的风险点,地产行业首当其冲。15年下半年以来,一线和核心二线城市土地暴涨、房价飙升,住房居住属性下降、商品属性凸显,泡沫化风向严重。由此触发去年930地产调控,而后不断升级至年初的限制地产非标监管政策,近日更是多城齐发力限购限贷,北京出现史上最严的10日出台9条新规。
此背景下在博鳌论坛上,关于房价的争论异常激烈:一方认为房价将逐步趋稳、2020年或迎普降,另一方则认为地产仍将在上扬曲线中波动。我们认为短期内,一二线核心城市房价维稳或微调,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资金面趋紧以及调控政策或会对地产销售造成压力;三四线城市仍是去库存主力。
图3: 房价飙升触发调控升级
图4: 中国城镇化处于高速发展期 数据来源:wind,诺亚研究
3当前通胀处于较好区间,非政策主要矛盾
资产泡沫化以外,货币宽松的另一个非预期后果是通货膨胀,市场上流动性过剩或致价格普涨,造成货币贬值、资本外流。而当前我国CPI仍处在黄金区间,今年1、2月同比分别为2.55%、0.8%,我们预期短期内有所反弹,通胀压力较去前有所上升(16年全年CPI同比2%),但涨幅相对温和。PPI方面,受中上游行业带动(国内去库存、海外进口价格普涨),15年下半年起持续上浮至今年2月同比7.8%高点,有利于企业盈利持续改善、民间投资意愿恢复,促进经济稳中向好。我们认为,当前通胀尚处于较好区间,非政策指向的主要矛盾。
图:5:通胀压力较16年温和上浮
图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持续向好 数据来源:wind,诺亚研究4货币逐渐趋紧,防风险去杠杆升级
相较于通胀压力,当前更需要要关注的是国内的金融风险,企业杠杆高企、金融市场资金空转、资产泡沫等问题亟待解决,防范金融风险成为主要当前的主要矛盾。去年下半年开始货币政策从稳增长掉头防风险已经逐步推开,去年年末、今年年初上调逆回购、MLF、SLF利率,沿着“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基调铺开。随后本月中旬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央行再度提高逆回购、MLF两项利率,一方面维持中美名义利差适度、避免汇率大幅波动和资本外流,另一方面也是对去杠杆、降温地产的再度发力。具体规范上,地产四号文、再融资新规、范资管行业监管穿透、一季度银行MPA考核,无疑在加强金融监管、防止社会资金空转,引导资本市场脱虚向实。而此次周小川行长在博鳌论坛对于宽货币的预测,再次印证央行货币收紧、稳健中性的基调。5财政更加积极有效,基建、PPP可期
此外,周行长在会上也强调,货币政策并非万能不能过度依赖,当前阶段结构性改革和长期战略调整处于更加重要的位置,要重视财政政策的推动效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表示要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全年赤字目标为3%,要加大在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民生工程方面的投资,以促进结构调整、实现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的目标。6“一带一路”契机,沿线整体带动有望
与此同时,也要利用“一带一路”政策契机,带动沿线腾飞并盘活全国经济。去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3个国家直接投资达145.3亿美元,国内企业与61个国家新签合同总额达1260.3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我国进口额将达8万亿美元,吸收外来投资6000亿美元,对外投资总额将达7500亿美元。
图7:固定资产、民间投资更加高效优质
图8:PPP项目投资总额 数据来源:wind,诺亚研究7股权投资再沐春风,地产行业仍需谨慎
综合本届博鳌论坛的几大议题,诺亚研究认为,近期投资可重点关注几个方面:“一带一路”持续发酵,新疆、福建板块已发先声表现强进,对沿线其他板块的带动可期;但与此同时,“一带一路”概念全面铺开,转化为整体经济效果尚待时日,而国际政治的不确定性也不容小觑。今年财政赤字欲持续发力,基建、PPP项目会加大投放力度;但PPP主要还属政策热点,市场的经济可行性具有不确定性。地产方面,地域或出现分化,一二线热点城市受政策调控影响销售或将承压,而三四线城市仍为去库存主力,我们维持地产投资谨慎态度。相对来说,IPO常态化成为趋势,进一步为股权投资退出提供渠道保证,因此,我们认为股权投资领域可适当关注。
责编:郑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