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开创财政金融改革新局面 为实体经济强筋健骨
省第九次党代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开创财政、金融两大领域的改革新局面,着力增强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和金融的“输血”、“造血”功能,为实体经济强筋健骨。 9月,省财政下拨2016年安徽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专项引导资金30亿元,支持第一批和第二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
地处池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半导体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内的安徽安芯电子科技公司总经理汪良恩说,财政资金对企业而言是巨大的激励:“不管是政策上的、资金上的,还有其他服务上面都做的非常好。”
2011到2015年,我省聚焦创新驱动,设立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设立18支创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达54.7亿元,支持引导设立总规模80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我们将创新发展、创新驱动一直作为安徽科学发展的一个主引擎,所以我们财政在这方面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设置了专项资金,从项目上进行支持,给企业以贴息,同时按照国家要求,通过结构性减税给企业,特别是给创新性企业、科技性的研发,提供支撑和帮助,推动转型发展、产业升级、结构调整。”
为了增强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我省在公共领域大力推广特许经营、PPP等模式,带动社会投资。2014年9月,安徽省第一批74个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发布,总投资850亿元。2015年11月,省住建厅和省财政厅联合发布了第二批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清单,项目总数共67个,总投资424.46亿元,涉及城镇地下综合管廊、城镇供水、城镇交通、污水和垃圾处理、城镇生态园林和水环境等。省财政厅副厅长孟照红:“PPP模式可以拓宽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今年9月,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功举办一次农业板企业挂牌仪式,24家省内优质农业企业登陆区域性股权市场。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董事长陈益民:“通过这个挂牌,他的价格就发现了,企业可以用他的股权去银行做质押贷款、质押融资,这样的话,实际上我们就完成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这个桥梁的作用。同时,企业在这个平台上面可以发行私募债券。”
2013年至2016年,省级财政每年拿出31亿元用于支持担保体系建设。目前,我省逐步形成了以省信用担保集团为龙头,以股权为纽带,省、市、县三级功能互补的政策性担保体系。2015年末,全省融资担保在保余额1596.1亿元,创历史新高,居中部第一。省信用担保集团总经理钱力:“因为有政府信用的介入,有担保的增信,银行打消了对小微企业风险的这样一个顾虑,提高了政府支持小微企业的资金的使用效率。”
省第九次党代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金融改革不断提速,对经济发展支撑作用日益明显。省金融办主任周建春:“强力推进地方金融企业改革,努力建设和完善地方金融体系,大力发展我们的农村银行、城镇银行,规范发展我们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机构等草根金融,另外加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组建步伐,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支撑作用日益显现。 ”(安徽台记者:徐军;来源:安徽综合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