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政:在改革前行中拧紧乡镇涉农资金监管的“发条”
近年来,安徽省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安徽省委省政府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围绕财政“三农”改革和脱贫攻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人民群众需求,把上情与下需结合起来,在抓乡镇涉农资金监管工作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健全制度机制,采取多项措施,强化推进、狠抓落实,着力做到求真务实,善作善成,持续推进涉农资金使用质效。
抓思路,谋实谋细改革举措
思路清,则方向明。针对涉农资金“下沉”的实际情况,安徽省财政厅围绕财政“三农”政策落实、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积极谋划改革举措,对涉农资金特别是扶贫资金在乡镇的监管提出明确任务要求,陆续出台了多项改革举措。一是率先在全国建立乡镇财政“三个清单”制度,这项制度的建立,顺应了推进财政改革发展、建立法治财政和服务型财政、加强乡镇财政自身建设的客观要求。二是推进建立了乡镇包村干部监管涉农资金工作机制,有效发挥了乡镇干部包村驻点、就地就近优势,全程参与惠农补贴、村级“三资”、涉农项目、扶贫资金等监管工作。目前全省1252个乡镇实施了该项机制,覆盖率达98%。三是推进建立乡镇财政财务互审制度,在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保障资金和干部安全、促进经验交流、提升管理水平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抓调研,提高改革措施针对性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了解掌握基层实际,真正建立在实事求是、顺应群众需求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有底气、接地气。财政部门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现状调研,摸清农村集体“三资”家底,找准存在问题,形成有分析、有举措的专题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加强村级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性文件。同时,开展村级财务监管现状调研,对全省村级财务基本情况、监管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了全面深入了解,提出了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政策意见和建议,形成的调研报告作为年度课题成果,为下一步指导全省乡镇财政加强村级财务监管明确了方向和目标。此外,开展乡镇涉农资金信息公开现状调研,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乡镇涉农资金信息公开的实施意见》,推进乡镇涉农资金信息公开,实行政策、执行、管理、结果“四公开”和“分类+分层”、“墙上+网上”公开公示,全面提升公开效果,打造“阳光财政”。开展扶贫资金监管现状调研,结合督查考核中扶贫资金使用中暴露的问题,最近,在全省部署开展了乡镇扶贫资金监管现状分析调研,旨在掌握实际、找准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为脱贫攻坚各项政策落实提供支持和保障。
抓推进,形成上下工作合力
推进改革,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的重要过程,是保障改革有力有序有效进行的关键举措。安徽财政每年开展全省农村财政管理干部培训,把财政“三农”改革和农村财政管理工作任务作为培训重点,增强各级农村财政管理干部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业已成熟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改革经验做法,通过主流媒体进行宣传,形成良好舆论氛围,促进思想统一,形成广泛共识。今年以来,已有6条经验做法在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另外,通过建立跟踪监管、省级联系点工作制度,以及开通“安徽财政三农”微信公众号等形式,畅通改革信息渠道,形成上下联动工作机制。2016年,共收到跟踪监管意见建议信息270余条,联系点意见建议信息122条,通过微信公众号,半年发布支农政策等信息90多条。
抓落实,保障改革落地见效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抓落实是关键,是改革取得成效的根本所在,既要有“一竿子抓到底”的轫劲,也要用“弹钢琴”的巧劲,把改革举措的落地见效作为重点,加强全过程管控和全方位督察,切实解决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近年来,围绕财政“三农”改革措施落实,安徽推进的一系列监督检查、绩效评价等举措,为各项改革政策的贯彻落实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开展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和惠农补贴资金绩效评价。坚持绩效导向,连续三年对各地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和惠农补贴资金管理发放工作开展绩效评价,提高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水平和质量。尤其是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准确及时,有效防止资金被滞留、挪用、侵占等,极大提高了农民群众获得感,2016年,全省累计通过“一卡通”发放补贴资金275.1亿元,覆盖30大类102小项,惠及3400多万乡村人口。二是开展涉农资金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工作。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对惠农重点政策资金、扶贫资金等开展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确保了各项改革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三是通报典型案例。针对政策落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典型通报等方式,引导基层财政增强政策执行、推进改革的自觉性和有效性。如结合涉农资金专项整治通报的《某县乡财政干部私存私放征地拆迁补偿等财政性资金》等两起典型案例,以及《利辛县胡集镇财政所耿永贪腐案例》,对推进改革措施落实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