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城区调结构强产业筑牢脱贫根基
中安在线亳州讯(记者 王少峰) 因人因地施策,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丰富乡村旅游资源,亳州市谯城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多管齐下,以产业为支撑,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为目标,助力贫困群众早日祛除贫根,奔上致富路。
昔日贫困村跻身全省乡村游精品线路
“去年桑果卖了5万多元,8000多人来自亳州本地及周边的游客到晨光村旅游,仅门票就有17000多元的收入,两年的时间,晨光村摘帽出列。”5月3日,谯城区观堂镇晨光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兼扶贫队长郑毅告诉记者,2014年他从省旅游局下派到这里时,全村没有像样的水泥路,老百姓从来也没有想象过会有人到他们这里来旅游。
晨光村地处谯城区的东部,虽然地处依药闻名的亳州,确实典型的偏远农业村。“传统的农耕模式,村里没有景点也没有传说故事,在历史悠久的旅游资源丰富的亳州市,通过旅游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晨光村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郑毅说。
2015年3月,由安徽省旅游局、安徽省农科院、观堂镇人民政府共同支持启动晨光村优质果桑种植示范园建设,流转土地40亩,引进长果、红果、胖果等7个桑葚品种,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有效推动村民产业扶贫脱贫。
晨光果葚不仅经济效益可观,而且带动了该村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在省旅游局的支持下,合肥泓瑞金陵大酒店等单位与晨光村结成共建单位,亳州宝中旅行社、阳光假日旅行社与晨光村建立了帮扶对子。目前,晨光村已成为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和全省旅游扶贫试点村,乡村旅游发展纳入了全省十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去年,全村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0万元。
去年,亳州市旅游扶贫资金重点支持了谯城区晨光村等旅游扶贫重点村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根据亳州市出台的乡村旅游扶贫工作行动方案,到2018年底,该市将帮助15个国家和省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脱贫目标,将使得6916名贫困人口通过乡村旅游实现脱贫。
李淑芹在年丰扶贫工厂承包4棚辣椒,一年收入两万多。
扶贫工厂带领群众集体致富
“这活不累,就是到了采摘的时候要忙一些。”70岁的李淑芹是谯城区张店乡后李楼村的农民,老伴患病多年丧失劳动能力,家里里里外外全靠李淑芹一个人。如今,老两口在张店乡年丰蔬菜扶贫工厂承包了4棚辣椒,仅工资收入一年就有20000多元,“我种了20多年的蔬菜,搞管理我在行,4棚辣椒一季子分红,还有三四千块钱。”
张店乡年丰扶贫工厂现有蔬菜面积860亩,生产旺季有200多人在这里务工。为解决贫困人口就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扶贫工厂主要采取“务工工资”制和“承包工资+分红”制两种模式进行工厂化脱贫。
“按时上下班,一个贫困人口年收益一般在6000到15000元左右,”扶贫工厂负责人刘松年告诉记者,为了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工厂鼓励有经验的农民承包大棚进行管理,蔬菜由扶贫工厂负责栽植,生产投入品由扶贫工厂统一提供,技术指导由合作社统一安排,棚内蔬菜生长日常管理承包给贫困户,包括棚内放风、除草、浇水、采摘等都由承包人员负责。“承包制提高了产量和质量,扶贫工厂增加了效益。好年景,按照10%分红,蔬菜滞销价格下降,分红20%,保障承包户的受益,贫困户可以说是零风险。”
加大投入 筑牢脱贫根基
2016年,谯城区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硬化贫困村道路252.5公里;实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工程,完成小型水闸加固新建35座,机井修复新建3374眼,配套兴建桥梁1743座;新建19处水厂,新增供水人口7.94万人,解决58个重点贫困村贫困户12513户、22376人饮水安全问题。
脱贫不返贫,谯城区因地制宜引来致富活水,实行“托管羊”和“扶贫藕”计划。在畜牧养殖为主的乡镇,组织养殖场、贫困户和乡镇签订贫困户帮扶养羊协议书,乡镇为贫困户购买的母羊托管寄养在养殖场,贫困户每只母羊托管每年可获得净收益500元。引导20个贫困村发展莲藕种植,由区财政出资,乡镇监督实施,村集体所有,贫困户参与的模式进行种植,即每个贫困村种植10亩以上,第一年每亩补助1万元。
2016年,谯城区实现38个贫困村出列,18011人脱贫。2017年,谯城区加快完善工作机制,实行“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双包制度,对58个贫困村派驻驻村工作队,实现所有行政村扶贫工作队或扶贫专干全覆盖,为每户贫困户至少落实1名帮扶责任人,明确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工作职责。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 王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