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转促新亮点·铜陵篇】战略新兴产业引领转型
近年来,铜陵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优化创新环境,搭建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体,为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海亮(安徽)铜业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准备输送即将拉伸的铜杆。据了解,该公司是格力、美的、海尔等国内知名空调企业的重要供应商,今年以来,该公司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供给侧结构调整,针对市场需求,提升主要产品高效节能环保精密铜管产能,产品产量稳中有升,去年完成节能环保精密铜管销售3.9万吨,今年该公司精密铜管在家电出口预期利好的刺激下,订单充足,计划完成销售4.8万吨,增长23%。
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十三五”开局之年主动亮剑,多管齐下打好主动仗,在转型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突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2016年,经开区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680亿元,增长4%;规上工业增加值145亿元,按可比价增长11%;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510亿元,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实现财政收入19.66亿元,增长2.8%;招商引资中内资132亿元,外资0.75亿美元。为发挥好“主战场”的带动作用,经开区将着力突出铜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突出项目建设和服务,突出招商引资,努力争取在省政府组织的全省国家级经开区考评中获优秀等次,排名争先进位,铜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考核位于前列。
据了解,为顺利实现铜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目标,今年,经开区将大力推动22个在建铜基新材料产业链项目、2个产业配套项目、3个公共服务平台项目、3个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争取年内实现投资36亿元。一季度,全威柔性扁平软排线、国传公司雾化铜粉、安博电路板、精达制冷压缩机用电磁线、精达顶科汽车用合金线、沃特玛新能源汽车电池、锦信环保电子电路废弃物处理、奥炉改造升级、全威铜资源配置中心等重点项目都明确了推进时序进度。
同时,为夯实基地基础,积蓄发展后劲,经开区将依托现有的六大产业链,推进铜基新材料产业迈向高端化、规模化和高效益;围绕产业链延伸和补链项目,提升产业竞争力;围绕存量挖潜,重点谋划有色高导低氧铜杆扩产、精达新能源汽车电磁线、充电桩接插件等重点铜基新材料产业项目。
以经开区的快速发展为例,我市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政策驱动,营造科技创新良好环境,激发全社会自主创新的热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大对企业设立研发机构,争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以及开展产学研合作等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
二是载体推动,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发展。对重大项目、重点工作实施专项推进,实施新材料、新型电子元器件、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重大科技专项。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向铜陵集聚,建立“企业联络员+辅导员+创业导师”三级辅导模式,探索财政资金与银行、担保公司、风投机构合作,加大科技孵化项目资金支持力度。按照“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上市公司”的发展路径,下大力气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力促100多家重点科技型中小企业“快生快长”。
三是产学研联动,构建产业创新公共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在巩固现有合作渠道的同时,推进与中科院、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市校(院所)合作关系。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机制,引进上海理工、武汉理工等高校、科研院所在铜设立技术转移机构。加快组建以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为主体的研发机构,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建立企业研发机构及高端研发平台;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建立技术组织机构。围绕制约产业发展特别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鼓励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申报国家、省科技重大专项等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强力组织关键技术攻关。
四是人才带动,实施科技创新智力聚集工程。实施“1155”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程,集中开展重点产业项目的科技攻关、新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以企业院士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生创业园、创新型企业和高等院校等平台为支撑,搭建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载体。实施“千名大学生进铜陵”工程,从2011年起,每年引进高校毕业生1000名以上来铜工作。实施海外人才智力引进工程,引导企事业单位围绕产业发展积极申报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计划,组织选派高层次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赴国(境)外进行学习培训。
为进一步打造中心城区绿道网络,铜陵市计划建设绿道标识系统约90公里,充分利用现有的道路慢行系统,有效衔接城市公园、游园、景点等重点绿化空间,并与新建成的城市绿道相连接,形成绿道系统网络。
铜陵市将主动对接国家、省重大创业布局,紧紧围绕铜陵的产业升级发展,构建众创空间,打造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园区等科技创新创业孵化链条,激活全社会创新活力,为我市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培育更多的创新主体和优质项目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