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转促在行动:做优产业链 进军“世界级”
图为京东方合肥生产基地。
近1500亩的工地上,建筑塔吊林立,施工机械快速运转,工程车辆往来穿梭……
这是全球首条10.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的建设现场。 4月14日,记者一来到这里,立即被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吸引和打动。自去年12月2日开工以来,项目正在夜以继日推进,确保在2018年第二季度实现量产。省委、省政府实施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有力撬动了企业的投资热情,激励企业加大了投资力度,加快了投资节奏。 “今年一季度,基地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亿元,同比增长2.1倍;新型显示产业实现产值93.1亿元,同比增长12.2%。 ‘十三五’期间打造产值超千亿元的世界级新型显示产业基地,我们充满信心。 ”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文松说。
全球大尺寸、超高清显示新时代,正从合肥起航——
产业规模加速成长,加快构建世界级产业集聚基地
“合肥京东方开工建设全球首条TFT-LCD10.5代线,引领大尺寸超高清显示新时代,树立了全球显示领域新的里程碑。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合肥区域总经理张羽介绍,目前大尺寸显示屏主要由8.5代线生产,可以在一块玻璃基板上切割6块55英寸的显示屏,但生产更大尺寸的显示屏,无论是生产效率还是成本经济性都会降低,而10.5代线能一次切割8块65英寸或者6块75英寸的显示屏,并且,其显示的点阵数是全高清的4倍。10.5代线的建成投产,无疑将提高大尺寸显示屏的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让消费者购买到更高性价比的大尺寸、超高清彩电产品。
“合肥新站区坚持放眼全球显示产业发展大局,重点瞄准大企业、大集团,紧密跟踪新技术、新产品,正在加快构建世界级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 ”王文松说。
京东方科技集团2016年一季报显示,集团在大尺寸电视面板的出货量上创历史新高,全球市场占有率达18%,居全球第二位。合肥京东方正是这一业绩表现的关键支撑,在该集团占据着四成以上的比重。世界级龙头企业的培育壮大,正在加快世界级新型显示产业基地的成长进程。2014年,该基地占全国同行业产值的比重达到16%,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规模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
在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下,合肥新站区正在加速推动具有引领性、牵动性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壮大基地规模和实力。以正在建设的京东方10.5代线为例,该项目总投资400亿元,达产后年产值220亿元。同时,为其提供玻璃基板配套的美国康宁公司在该基地投资100亿元。与此同时,在位于该产业基地的合肥综合保税区内,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驱动芯片的晶圆制造项目也已经开工建设,总投资超过135亿元。受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的辐射带动,目前该基地正在推进的重点建设项目达37个,总投资1428.41亿元;在建项目20个,总投资1149.22亿元。随着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并陆续发挥效益,合肥新站区新型显示产业基地的规模、实力和竞争力正在持续实现跃升。今年该基地预计将完成产值400亿元,进一步巩固提升在全国行业中的规模优势,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千亿元产值规模迈进。
在不久的将来,全球每6台彩电中就有1台由合肥制造——
产业链条持续优化,培育“从沙子到整机”全产业链优势
“欧美日韩的品牌彩电企业都与我们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徐兴建介绍,深圳惠科是全球重要的彩电代工商,正是因为看中合肥的新型显示产业整体优势,2014年该公司正式落户合肥新站区从事彩电整机制造业务,2015年,产量已经超过200万台。随着今年7月新生产线投产,该公司最快将于2017年实现1000万台彩电销量的目标,并将加快建设3000万台的彩电制造基地。
“彩电等终端设备的研发制造,是形成全产业链竞争优势的重要环节。 ”据王文松介绍,依托新型显示面板的独特优势,合肥新站区最终将形成4000万台以上的彩电制造规模,弥补合肥在家电产业发展上的“短板”。按照全球每年2亿多台的彩电出货量计算,在不久的将来,全球每6台彩电中就有1台由合肥制造。
在向下游整机制造产业延伸的同时,合肥新站区正在聚焦核心配套能力建设,加快引进关键配套企业,培育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在玻璃基板、光学功能膜、偏光片等核心材料领域,目前已经集聚了以全球500强美国康宁为首,彩虹液晶、乐凯、三利谱等国内外行业领先企业。驱动芯片等关键零部件的产业项目也在加快建设,投产后将大幅提升新型显示产业关键材料本地配套水平,打破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根据合肥市统计,2014年,在新型显示产业链条上集聚的企业中,产值超10亿元以上达到6家,50亿元以上的3家,100亿元以上的2家。
为进一步优化和做大产业链,合肥新站区正在聚焦关键材料、元器件等重点领域,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引进更多企业,形成更大规模的产业集群。目前,该区正在积极打造为新型显示产业高度配套的特色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同时瞄准硅片、封装材料、工业气体等上游的产业领域加快突破,努力形成“从沙子到整机”的全产业链整合。
“通过不断提升产业配套能力,打造全球化的产业协作体系,更好地支撑世界级新型产业基地建设。 ”王文松说。
国内每3台液晶电视中,至少有1台光学功能膜是“合肥造”——
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形成全球新型显示产业创新源
光学膜材料是“点亮”液晶显示面板不可或缺的核心材料。合肥乐凯是第一批落户合肥新站区新型显示产业基地的核心配套企业,也是中国第一块光学膜材料诞生的企业。“我们最新研制的复合膜,适应了电视、手机等终端产品越来越薄的趋势,今年一季度量产后已经销售200多万平方米,市场占有率10%左右,打破了原先全部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永宽介绍。
目前,该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4%,2011年在合肥成立了全国唯一一家高性能膜材料专业研究机构。今年一季度,凭借新产品的出色市场表现,公司完成销售收入超过2.6亿元,同比增长26%以上。
创新能力的不断积累与释放,正是合肥新站区新型显示产业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的根源所在。
张羽介绍,在京东方集团的研发体系中,位于集团总部的中央研究院主要从事前瞻性和尖端性的技术研究,而面向近期3年至5年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则由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生产基地承担研发任务。合肥京东方拥有2000多人的研发和技术队伍,取得一系列突破性的技术创新成果:研制成功全球最大尺寸65英寸金属氧化物超高清显示屏;研发制造最大尺寸的55英寸超高清AMOLED显示屏,让国内大尺寸液晶显示面板在反应速度更快、对比度更高、视角更广上实现了新的技术进步。
“合肥新站区新型显示产业正在实现全产业链互为支撑、共同进步的协同创新体系。 ”王文松说,该基地的上下游配套企业之间不仅是一种简单的产品供货关系,更关键的是正在形成下游企业的创新需求拉动上游企业技术进步,上游企业技术进步支撑下游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创新生态系统”。目前该基地集中了各类国家、省级研发平台30多个,仅2014年研发投入超过9亿元,申请专利近2000项。下一步还将建设一批研发平台,攻克柔性显示、激光显示等新技术,努力形成全球新型显示产业“创新源”。创新引擎的驱动下,世界级新型显示产业基地的宏伟目标正在渐行渐近。
【短评】
敢向世界一流“对标”
合肥新站区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从弱到强,见证了高世代液晶显示面板研发制造国产化的全过程,更是拉高标杆争创一流、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的生动实践。
敢向世界一流“对标”,要有把握产业变革趋势的敏锐眼光。 2008年时,国内外对上马高世代面板生产线争议很大,合肥市坚定引进京东方并尽最大能力给予有力支持,建成国内第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由此打开了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的广阔空间,技术不断进步、性能不断升级、成本不断下降,竞争优势更加突出。
敢向世界一流“对标”,要有抢占产业发展高地的技术支撑。产业竞争,说到底是技术竞争。合肥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伊始,就非常注重技术创新,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保持行业技术领先优势。而这些,正是基地得以迅速成长壮大的成功秘诀。因此,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中,必须牢牢把握创新驱动这个关键环节,集中资源加强技术攻关,以一流技术为支撑,占据产业发展制高点。敢向世界一流“对标”,要有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的正确路径。处于产业链上下游的众多企业,聚集在一个基地,就会产生规模效应、协同效应和叠加效应,实现产业发展的最优化。按照培育龙头企业-引进大项目-完善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打造产业基地的思路,合肥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瞄准大企业、跟踪新技术,打造全产业链,可以说是走出了一条产业集聚发展的成功路径,值得借鉴。
责编:胡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