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在安徽调研督查治理中小学有偿补课工作
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马嘉宾率调研督查组深入到我省蚌埠、合肥两市的中小学校,通过听取汇报、问卷调查、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我省开展治理中小学有偿补课进行专项调研督查。省教育厅副厅长金燕陪同调研督查,省纪委驻厅纪检组组长王光虎主持汇报反馈会。
金燕汇报了我省开展治理中小学有偿补课工作情况。她指出,安徽省教育厅高度重视社会反映强烈的中小学有偿补课、有偿家教等问题,将其作为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和中小学生减负的关键问题,坚持教育、惩处、弘扬并举的原则予以综合治理。 建章立制,规范行为。 先后出台了《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和《安徽省中职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办法(试行)》,明确了规范办学行为的标准和基本要求,以及师德行为的11条底线。 注重教育,强化意识。 开展“恪守职业道德、严守六条禁令”专题教育,使广大教师了解严禁中小学和在职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补课的有关规定要求的精神实质,提升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和拒绝有偿补课的自觉性。 依法治教,强化管理。 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职称评审、定期注册、评优奖励的重要内容,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将乱收费、乱补课、乱办班、乱发补习资料、乱招生等五乱治理作为规范办学行为的重点,作为考核评优的重要内容,进行常态化的行政监管,实现季度暗访排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四个专项整治”的通知》,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治理工作。重点解决个别教师有偿补课、侵害学生利益、借教书育人谋取私利、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等问题,营造有利于全省教育事业健康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 完善机制,常抓不懈。 把治理中小学校、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作为各级政府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将各地工作责任落实情况、整治效果纳入年终检查,考核结果与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评先评优、省政府重点目标管理考核、各区县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和干部教育考核结果挂钩。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头,实行师德问题“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典型问题,直查直办,公开曝光。
王光虎在主持汇报反馈会时强调,中小学有偿补课是当前师德师风建设的突出问题,社会关注,家长、学生反映强烈,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侵害群众的“微腐败”,要作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综合施策,严肃查处,久久为功。
调研督查组经过调研督查和走访座谈后认为,安徽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严格贯彻落实教育部工作部署和要求,建立健全了相关工作制度,取得了一定成效。工作中有亮点、有特色。 高度重视,对治理工作认识到位。 省教育厅、驻厅纪检组高度重视,将治理有偿补课工作纳入依法治教、师德师风建设整体工作中予以重点推动。特别是纪检监察部门认识全面深入,积极参与,对业务工作部门开展治理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市县两级教育部门及时印发和转发相关文件,贯彻行动迅速,开展了相关专项检查,有部署、有安排、有落实。 措施有力,阶段性成效初步显现。 教育部门和学校下了很大功夫,多措并举,将治理工作融入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办学行为中,注重建立长效机制,通过表彰、宣讲、奖励,开展专项检查和明察暗访,实行师德师风考核一票否决、设立举报信箱和举报电话,动员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等多种治理形式,有偿补课不良风气初步得到遏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治本之策。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通过月报告、季通报、开展自查自纠。 宣传深入,正面引导氛围浓厚。 无论是学校、社会、家庭等各个层面,还是教师、校长、学生、家长等各方主体,正面宣传环环相扣、深入扎实,扩大了知晓度,做到了广覆盖,传递了正能量。可以讲,有偿补课的“不敢、不能”的态势已经基本形成。
调研督查组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时,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出战略部署。对标新时代新要求,针对中小学有偿补课这一群众和社会普遍关切的,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关系教育形象、教师形象的热点问题,要在疏堵结合、综合整理、齐抓共管上下功夫,继续保持高压的态势。要在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上下功夫,要在依法规范、严肃查处上下功夫,要在统筹协调、齐抓共管上下功夫,要在完善机制、建立长效治理体系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