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调心态,更要在状态——二论领导干部要奋发有为

26.06.2014  10:32

      向坏习惯开刀、对潜规则说不,一段时间以来,作风建设清风劲吹,领导干部心态渐转。不过,随着转作风成为“新常态”,一些领导干部“不在状态”的问题也浮出水面。

  一些人没了工作劲头,松松垮垮、拖拖沓沓、不思作为;一些人放松工作要求,大事小办、急事缓办、推诿扯皮;一些人丧失工作激情,得过且过、草率敷衍、消极懈怠。于是,本该推进的项目暂停了,本该完成的工作搁浅了,本该达到的标准降低了。老百姓说,“脸好看了,事不办了”。这样的不在状态,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转作风的正面效应,更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调了心态,没了状态,怎么做好工作、如何领导改革?调心态不应是“形势所迫”,更不能阳奉阴违,而是要学会办事讲规矩、用权受约束。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为民务实清廉”,为民怎能不作为,务实更该在状态。如果脑子不装事、心里不想事、手里不干事,不犯事但也不顶事,这样的干部有什么价值?

  有抱负、敢担当,在其位、谋其政,这是起码的为政之德。从国家角度看,培养一名领导干部,其花费比培养一名飞行员还多。为官不为,如何对得起组织的栽培、人民的信任?从个人角度讲,雁过留痕、风过留声,人生在世,总要有所作为。很多人走上干部岗位,都曾带着壮怀激烈的理想、造福家国的情怀,有这份心劲儿打底,再苦再累也心里踏实。如今,岂能因为限制多了、管束严了、要求高了,就激情消褪、意志消沉,“一篙松劲退千寻”?

  “不在状态”虽谈不上违法乱纪,却有涣散作风、松弛纪律之弊。一个单位或部门,“不在状态”的人多了,其言其行必然会影响到其他“在状态”的人。“”的风气浓了,“”的劲头就小了。当前,改革正当中流击水,不进则退。形势迫人、时不我待,更需奋发进取、闯关夺隘。没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进取精神,没有恪尽职守、夙夜在公的敬业奉献,没有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勇毅笃行,怎能打好改革这块“”、走好发展这步棋?面对机遇瞻前顾后、遇到困难垂头丧气,怕犯错误束手束脚、占着位置不在状态,不可能跑好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

  大洋彼岸,世界杯足球赛正如火如荼。绿茵场上,不仅比技术、比战术,更比状态、比精神。改革发展,同样是与时间的竞争、与问题的对抗、与自己的较量。这注定是一场艰难却伟大的比赛,但只要我们振奋精神、焕发斗志,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就一定能打赢这场至关重要的比赛,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