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农村娃 创造精彩?
家长“放羊”,孩子们在寂寞中打发暑假
“每年暑假都差不多,要么在家里看电视,要么写作业,其他时间就是瞎玩,反正爷爷奶奶也不太管我。 ”亳州市谯城区沙土镇蒋集村14岁男孩朱时雨说。今年暑假,朱时雨的大部分时间仍是在看电视中度过。
暑假期间,大多数城市家庭的孩子都忙着上兴趣班、参加夏令营、外出旅游等,而分布在城市和乡村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基本处于“放羊”状态,除了写作业、看电视,更多的时间都是结伴到处闲逛,或扑蝉捉鸟,或去附近水塘游泳。甚至有些孩子到网吧或游戏厅上网、打游戏等,形成网瘾。
7月9日下午,一名16岁男孩和一名13岁男孩在合肥董铺水库溺亡,两个孩子均为“候鸟”。暑假开始后,他们暂别农村,来到省城与父母团聚。面对城市的陌生和父母的忙碌,他们无法享受假日的精彩,不得不在无人陪伴的情况下去野外游泳。他们的“城市暑假”,其实就是在城市中的“二次留守”。
8月11日,记者在合肥政务区一个建筑工地宿舍看到,一位7岁小男孩独自在看动画片,他的父母都在附近工地干活,白天几乎没时间陪孩子。 “平时有学校和老师管着,放假了也不知道该让他做点什么,只要不惹事就行了。 ”这位家长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无论是继续陪伴在爷爷奶奶身边的“留守族”,还是到城市与父母团聚的“候鸟族”,他们的暑假大多数仍然是看电视、睡懒觉,甚至进网吧、打游戏,缺少家长管护和陪伴的暑假,都可能给他们带来一系列的安全问题和心理问题。
文化娱乐匮乏,孩子们感叹“无处可去”
“农村孩子暑假生活单调,主要是因为农村可供孩子娱乐、游玩、学习的文化娱乐设施较少,不像城市里有免费开放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青少年宫等。 ”省精神文明建设协会秘书长崔跃松说。
除了缺少文化娱乐设施,一些农村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意识相对淡薄,为生计而奔波忙碌,加上文化水平不够,农村家长除了叮嘱孩子写作业外,不注重孩子的暑期生活。
家住当涂县丹阳镇百峰安甸村的李薇薇,暑假里就在妈妈的安排下学起了画画和游泳。陈妈妈有时觉得力不从心:“每次学画都得跑到镇上,这么热的天很不方便。农村里没有游泳池,小孩学游泳只能到村里的池塘,水质不好也不安全,要是农村条件再好点就好了。 ”
2012年和2013年暑假,宣城市广德县邱村镇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开过兴趣班,有100多名学生在少年宫过暑假,学习书法、绘画、声乐、舞蹈等。 “出于各方面考虑,今年暑期没有准备开办兴趣班,因为暑假天气太热,教室没有空调,父母接送孩子也容易中暑。 ”宣城市广德县邱村镇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乡村少年宫志愿者老师参与积极性不高,校外生管理有难度,天气炎热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有的家长不能按时接送孩子等,制约了一些乡村少年宫在暑期向留守儿童张开怀抱。
来城市度暑假的“小候鸟”们,同样感到无处可去。 “暑假来到城里就是想开开眼界、长长见识,但爸妈很忙,根本没时间陪我去博物馆、科技馆这些有趣的地方,我自己一个人去父母又不放心。 ”说起自己在城里的暑假生活,池州梅龙镇孩子朱洁晨有些失落。
一起伸出友爱之手,为农村孩子创造精彩假期
以前少年宫是城市孩子的专利,现如今,乡村学校少年宫是农村孩子的好去处。我省722所乡村少年宫遍及全省乡镇各个角落,为很多农村留守孩子带来一个精彩而有意义的暑假。
7月14日7点30分,上派镇滨河小区的四年级小学生方静,在爷爷的护送下,蹦蹦跳跳地出现在肥西县上派镇菁菁小学的校门口,走进乡村学校少年宫的舞蹈教室。“我参加了舞蹈和书法,本来还想报名参加竖笛和航模,但是不能报太多,得把名额留给更多的同学。 ”方静开心地说。
菁菁小学校长李志格介绍,今年暑期乡村少年宫开设了舞蹈、书法、竖笛和航模四个兴趣班,有700多位孩子通过轮训的方式,接受艺术的熏陶。 “暑期乡村少年宫受到家长的热捧,报不上名的家长都很失落,学校采取轮训的方式,以便让更多的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 ”李志格说。学校与每位家长签订了《准时接送协议》,确保孩子在暑假无安全“真空地带”。
7月10日早上,在庐江县万山镇三十埠村,合肥学院生命科学系学生刘超家中,迎来了两位初中学生和一名幼儿园的小朋友。刘超因材施教,以初中语数英为主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以漫画为媒介启蒙还未正式接受课堂教育的幼儿园小朋友。这是合肥学院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之一,在校大学生利用暑假在家乡创办“行知学堂”,为留守儿童带去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点亮了他们的暑期生活。
“我们像家长一样带着‘小候鸟’们去海洋馆,探索未知的世界;去科技馆,领略科技的神奇;去渡江战役纪念馆,感受历史的伟大;去电影院,留住孩子的纯真与快乐……努力让他们过一个难忘的快乐暑假。 ”安徽大学电气学院团委胡斗猛说。
留守儿童离开学校的集体生活,暑期里面临的问题更加凸显。对这一问题,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要积极关注,积极创造条件,让农村孩子也能拥有一个轻松、健康、快乐的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