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记者公开课:安徽电视台专家与新闻学专业学生面对面
6月6日,新闻学专业“名记者公开课”再次在中文系会议室举行,特邀安徽广播电视台海外中心纪录片工作室负责人一级导演吴斯与经济生活频道采访部主任顾强担任主讲。中文系部分教师和2018级新闻班80余位同学共同聆听了此次《新闻采访》模块的公开课。
中文系总支副书记、副主任丁增武致欢迎词,向两位拥有丰富媒体行业经验的记者表示欢迎和感谢,并对新闻学专业近年来实行的模块化教学改革、卓越新闻人才培养以及省级教学成果获奖等情况做了介绍。他表示,名记者进课堂是新闻学专业推进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打造行业专家“金课”,培养高质量应用型新闻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随着活动持续开展,不仅增强了校内师生与行业专家之间的互动交流,而且通过名记者把最丰富的媒体实践经验和最鲜活的采访案例带进课堂,推动了专业课堂不断开放与延伸,锻炼和提升了学生的新闻业务能力。
吴斯导演从近期拍摄的纪录片引入主题。她提出,作为一名媒体人应该具备“八大能力,三大精神”,即鉴赏能力、把控能力、创新能力、抗压能力、采访能力、写作能力、讲故事的能力和工匠精神、钻研精神、合作精神。其中,采访能力也是本次《新闻采访》课程的授课重点。吴斯以其采访杨振宁为例分享了采访经验:要想实现高质量的采访,首先要掌握采访环境,提前设计好采访流程及路线,并以熟悉、平实的语言对人物进行提问,避免出现假大空的套话,从而在屏幕前塑造一个立体、鲜活的人物形象。最重要的还在于平时练就扎实的基本功,静下心来打磨作品,拒绝“短平快”的粗制滥造。
习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四力”。顾强结合新闻工作实际对“四力”进一步解读。“脚力”即要去往田间地头、寻常巷陌以寻找更多的新闻事件,这也应该成为新闻人的工作态度;“眼力”则是观察力,要寻找新闻事件中或有趣或关键的新闻点予以报道;“脑力”是最为重要的,是对于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处于最后的则是“笔力”,俗话说新闻“七分采,三分写”,关键在于把握叙事结构与语言风格。他勉励大学生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提高新闻宣传工作本领,并引用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从宏观角度指出当代新闻工作的社会功能及新闻人的使命。
授课结束后,中文系党总支书记朱涛表示,此次名记者公开教学是一场有趣、有料、有意义、有价值的授课,名师公开课也是卓越新闻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一线从业者、行业专家进行授课,加深了学生对新闻媒体行业的了解和掌握。新闻学专业负责人杨庆国也浅谈了这学期与两位挂职专家合作授课的感想。他表示,《新闻采访》是一门实战性非常强的课程,近三年一直采用“媒体专家+专任教师”合作授课的模式,这种模式逐渐从最初的相加走向相融,使得该课程教学内容得到极大扩展和有效激活,深受学生欢迎。
(宣传部 中文系 学生记者 张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