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成就诊少年存在“手机依赖” 沉迷游戏有心理问题

14.04.2017  00:07

孩子玩手机,父亲将手机夺去从10楼摔下,没料想孩子也随之跳楼。这是近日发生在辽宁盘锦的一场悲剧。昨日记者从安徽省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了解到,在前来问诊的青少年中约有五分之一存在“手机依赖”的现象。

16岁辍学男孩用铁锁“隔”开母亲

16岁的强强,原是 合肥 市一所名校的高中生。在学校里,他性格开朗,成绩优异。然而,在家里,他就变成了另外一个孩子。

成长在单亲家庭的强强,只要成绩不如人意,妈妈就会大发雷霆,骂强强什么都干不好,只会让她失望。渐渐地,强强与妈妈的关系变得十分紧张。他拒绝与妈妈交流,拒绝妈妈干涉他的事情,甚至拒绝妈妈进入他的房间。他用一把大铁锁,牢牢锁住房间的大门。他还变得越来越沉迷于网络,越来越晚回家。

辍学后,强强干脆每天都不着家,以网吧为家,每天在网吧里厮杀,从网络游戏中寻找存在感。

一个上初二的女孩,头发留到腰部不知道打理,数月不剪指甲,长长的指甲足有2厘米。当家长领着孩子来安徽省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就诊时,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主治医师耿峰被眼前的孩子吓了一跳。

由于父母在外打工,孩子长期与奶奶 生活 ,唯一的哥哥年龄相差又较大,女孩在家庭生活中一直缺乏沟通。手机游戏和其中的玩家,成为她唯一的“倾诉对象”。

无独有偶。4月8日,合肥市望湖派出所陆续接到三起孩童受到家长责骂后离家出走的报案,其中有两个孩子是在网吧打游戏时被民警找到。

五分之一就诊少年有“手机依赖”

安徽省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主治医师耿峰告诉记者,近两年在前来问诊的青少年中,约有五分之一存在“手机依赖”的现象,但如果深究原因会发现,“多数游戏上瘾,网络上瘾并不是原发性的,它的背后往往存在着更深刻的心理问题,沉迷游戏和网络只是孩子的一个宣泄表象而已。”

究竟出现哪些症状就基本可以判定为游戏上瘾?耿峰说,孩子离开手机10至20分钟就出现破口大骂、摔东西等焦虑、冲动、暴怒等反常行为,持续时间约有半年以上,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或者有不爱说话等社会功能降低的现象。

在指责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的时候,为人父母是不是也是个“低头族”?家住包河区的郭先生告诉记者,儿子在念高三,还有大约两个月就要高考了。看完朋友圈里转发的这段视频,他一个人默默呆坐了好久,愈发不知道该如何与儿子沟通,“我现在就觉得他简直变成了一个‘火药桶’,不知道何时会爆发,更不知道哪一句话不小心就会触碰到他。”

郭先生说,他与妻子离异后,孩子就愈发沉迷网络游戏,在家连话都不愿多说一句,问啥都只是支支吾吾。他有些懊恼,都怪自己年轻时就喜欢玩电脑,无意中影响了儿子,在小学时孩子就对电脑游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起初我没把他玩游戏当回事,结果现在演变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当心部分孩子具备“成瘾素质”

哪些孩子会被列入“游戏上瘾”的高危人群?对此,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主治医师耿峰提醒道,有些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容易对某一个游戏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兴趣,那就说明孩子具备“成瘾素质”,今后家长如果天天抱着手机不撒手,就很容易成为孩子的模仿对象。

“大多数的孩子上网,最根本的原因是孩子们在网络世界中能够宣泄情感,获得情感的满足。而这些,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合肥心理学会副会长林林向记者表示,“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网瘾是可以通过强行的 教育 手段来控制。其实,家长是本末倒置了,家长控制得了内容,但是控制不了情感。”

林林介绍,她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出现网瘾的孩子,百分百出现了 亲子 关系不良的现象。一旦孩子出现网瘾的状态,父母最需要做的,不是强制教育,而是要替代网络,带孩子参加户外 旅游 ,看看 电影 ,或者干脆出去疯跑一阵,好让孩子有个情感宣泄的途径。此外,一定要尊重孩子,不能剥夺孩子的心理情绪功能。例如上网,不能强行切断孩子和网络的连接。相反,可以制定上网计划书,让孩子自己按照计划来控制上网时间和次数。

不要把孩子情绪的 宣泄口“堵”上

“一个孩子因为父亲的批评会去自杀,绝不是一次偶然。在悲剧事件后面,是孩子一次又一次被伤害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最后导致孩子认为活在世上没有意义,所以选择自杀。”安徽省家校(园)专家委员会首席讲师陈荣荣表示。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中国式教育常常会陷入误区,陈荣荣指出,家长总想“我要让孩子优秀,改掉缺点。孩子就会变得完美”。于是,这些家长总是看到孩子的缺点,放大孩子的缺点。殊不知,他们越是关注孩子的缺点,孩子就越会把缺点放大。

“对于家长来说,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多关注孩子的优点。对孩子的努力给予肯定和鼓励。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唤起孩子心中的‘巨人’。”

合肥七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人朱奇认为,完全不让孩子接触电子设备不现实,况且在心理学上有所谓的“同伴压力”,当周围的小伙伴都在讨论某一种游戏时,他却不知为何物插不上嘴,孩子便会觉得自己被隔离开,从而产生压力。

“寄宿制的孩子心理上更容易出问题。”朱奇告诉记者,现在寄宿制学校比较多,孩子平常在学校面对老师、同学,情绪上有的是处于一种压制状态,而在亲近的父母面前往往就不再压制,所以家长对于孩子的顶撞更应该持包容心态,不要把孩子情绪的宣泄口“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