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大圩:葡萄园里的转型之路
从2003 年起,大圩就走上了发展乡村旅游的道路。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大圩同样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问题。在抉择中如何能准确地迈出下一步,有什么好的创意能丰富乡村旅游的内涵?旅游淡季、同质化竞争,如何突破? 8 月22 日,由新安晚报、安徽网、包河区委宣传部、大圩镇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乡村筑梦”——安徽乡村文化旅游沙龙在大圩镇举行,对上述问题,专家们在肯定大圩现有发展的同时,积极献言献策,共同展望大圩未来的乡村旅游发展。
要把设施品质放在首位
知名画家、崔岗艺术村发起人谢泽
“乡村旅游升级,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谢泽建议,一定要把设施品质放在首位。“我对国外一些乡村最大的感触是,设施比城市好,道路比城市新,在乡村中能看到一些富裕阶层的人在锻炼身体,骑自行车。”谢泽说,城市人下乡消费力是很高的,大圩距离城市近,市民过来方便,只要设施好,他们就愿意掏钱。比如,有好的加油站、超市、停车场等。
“大圩的设施品质和城市同步,甚至更好,这样才能留住城市人。”谢泽说,城市人来买农产品,除因刚需外,也是想换一种环境体验,而大圩不一定只着眼于葡萄、土菜等,可以建好的咖啡馆,还可以建步行街,要把路面、卫生、垃圾箱、灯光、花草等都考虑好。
在水系打通方面,谢泽认为可以向荷兰的羊角村学习,因地制宜,把水道挖深,搞干净点,供游客划船。
而各类设施结合起来,也就没有什么淡季旺季的问题。
要给当地百姓带来实惠
新安晚报编委、安徽网总编辑吴国辉
吴国辉强调,在进行乡村旅游升级时,千万不能把已经成功的内容丢掉,要细化服务,做得极致。“大圩乡村旅游能成功,最重要的是两点,一是抓住了品牌,二是带动了当地老百姓致富。”吴国辉认为,搞乡村旅游,要考虑当地老百姓,给他们带来实惠。
吴国辉建议在葡萄文化上做些“文章”,如建葡萄博物馆,或建葡萄(酒)文化长廊,让大家对葡萄有更多了解。此外,他还建议仿建一座法国葡萄酒庄,增加异国情调,这样在葡萄下市后,市民还能了解到葡萄文化。
在鲜来鲜得葡萄园,记者看到,游客们在凉爽的环境中,坐着惬意地休息聊天、看电影。“可设置四到五个这样的点,分散人流,解决游客都涌向一个点的问题。”
提及高峰期人多拥堵问题时,吴国辉说。此外,他还提出“互联网+”、“智慧旅游”,实现在网上预定停车位、定餐馆、定采摘点等。
做水文章要保护原生态
江淮时报副总编辑、著名时事评论员常河
“游人对大圩的期望值是什么,村民对大圩的期望值是什么,这两方面必须兼顾。”常河说,要科学合理地布点,让游客停下来,让他们每走一段,就有一个地方能够坐得下来,这涉及到设施问题。”
常河说,目前很多地方都在做“水文章”,“但如果没有专家指导,这篇文章千万不要去做,有可能会破坏水系,水系一旦破坏了,就很难修复。我们对一些水系赞不绝口,最重要的就是他们保留了原生态,大圩也面临着湿地原生态保护的问题。
“在转型方面,要依托大圩已有的区位优势,从体验、休闲、坐下来等方面下功夫,将大圩打造成合肥市民的第二个家。”
对大圩做整体改造提升
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孔令刚
孔令刚提出了三个提升,首先是基础设施的提升。一要增加交通的环线设计,做到大环线+小环线。二要在不占用耕地的情况下,增加驿站,包括停车场。三是要有清晰的导视系统,让游客知道怎么走。此外,还要增加信息基础设施。
再次,产品和服务要提升。孔令刚建议,要持续地寻找积聚产业,如多种些土生土长的花草,以及本地瓜果。他还强调,游客多的时候,同样要确保提升服务品质。
孔令刚还提出,将大圩圩区和岗区整体进行改造提升。要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水沟、树和民居进行改造,不要推平再动手。政府可以对没人居住的房屋进行集中排查,转包给画家等,或做成博物馆、民居。“要有一个乡村的概念,不要来旅游都看不到农村,农具。”
建体验式酒厂做酒文章
安徽省写作学会副会长
安徽黄山文化书院副院长许若齐
许若齐认为,大圩的转型在文化品位方面还要加大力度,可以用一句话、一首歌、一个广告词来概括其物质和精神文化,学会从文化的角度讲故事。
许若齐指出,不管是土气还是洋气,都要有品质的支撑,要整洁规范,要规划道路和路边的摊贩,既要满足摘采需求,又不至于让游客感到道路不通畅。此外,细节也应该做好,如标识牌,路面卫生情况,花草种植等。
许若齐还认为,大圩在很长一段时间还是要围绕葡萄做文章,在葡萄的产业链上做长做深做出彩,体验式酒厂、酒吧、酒保等都可以考虑,做“酒文章”。
体育旅游融趣味和体验
安徽万达环球国际旅行社总经理
安徽省旅游协会副会长徐华玉
徐华玉指出,内部交通要改善,坚决执行环线,谁逆向要坚决罚款。此外,内部交通问题也有其它因素,如人为兜售等,对此他提出,应专门针对当地百姓需求设置一条街。
在环境方面,徐华玉认为,种葡萄、大棚、绿化以及水网建立等,都要有规划。比如,春天可在路边种上油菜花,给农民一些补助,“不要种城里的花草,别把田园风味丢了,因地制宜,有点乡土味是最好的。”
在内容更新方面,徐华玉提出因地制宜很关键,“发展体育旅游,不要搞全国性的大赛事,就做一些小的趣味性的旅游,利用各个餐馆的门前场地,打乒乓球、羽毛球,增加体验,乡村小路可以改成漫步绿道。”
他举例说,可以推行踩高跷、打陀螺、推铁环等,可以把游客留下来,“还可以举办比赛,设季冠军,年冠军,吸引家庭不停过来,就能解决季节性的问题。”
“大圩离巢湖那么近,水系很丰富,能不能把水系疏通,体验下抓鱼、抓泥鳅等活动?在冬天可以钓鱼,在暖和的季节,和孩子一起捕鱼。”
徐华玉还强调,内容更新涉及到定位问题,大圩的发展到底是旅游+农业,还是农业+旅游,这要明确。
创优于日常生活的体验
安徽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主编、著名作家江泓
江泓分享了自己的见闻供借鉴。在她去过的地方,不光有采摘,有与日常农事活动相关的活动,如喂养牲口等,有用原木麻绳做的秋千、拓展项目等,这些与当地乡土气息很契合,此外还有一些与非物质遗产文化相关的项目,融入家庭和亲子因素,让人愿意留下来。
她还认为,大圩应有优于游客日常生活的地方,要有诗意的栖居,让游客感觉到情调,打造一些特色民宿客栈。此外,还要提升大圩农户的服务意识,注重其形象的提升。
特有生存方式吸引游客
知名作家、诗人许多余
许多余说,文化跟一个地方独特的生活方式相关,游客们花钱购买的不是景观,而是想得到却又得不到的生存方式。未来乡村旅游想要成功,必然要引导这地方的人民生存方式产生变化,让这个地方有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们的仪表、神态,年轻人浑身充满着热情和力量,或者是其他精神面貌的呈现等。
骑电瓶车自行车进入圩区
中国宗教经济研究会旅游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苏州大学城市·建筑·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泉
袁泉提出,要做深葡萄文化、做足葡萄产业、做大葡萄旅游。“ 葡萄的文化丰富,历史非常悠久,可以把相关诗歌、音乐、工艺品等进行展示。”袁泉还建议建立葡萄酒坊,游客可以现场体验做葡萄酒。此外,大圩还可开发葡萄系列的衍生品等。
袁泉说,解交通之困,一要重新设计大圩动线,对葡萄园相对集中区域设立步行道,增加超市手推车。二是在相对集中区段,设立小型广场或环行岛,使人流车流快速分流,三是在园区内增加便捷交通工具,如一票制的电瓶车环路运行,可随上随下,并增加租赁自行车业务,但所有车辆不可进入步行区域。此外,要设立园区导视标识、把口碑好的葡萄大户放入标识,并增加门区停车场,尽量不要让机动车进入园区,由环保生态的电瓶车、自行车替代。
提及对薰衣草庄园的改造提升,袁泉建议专注做婚庆文化,设立薰衣草迷宫、绿色雕塑园等,将婚庆、情缘文化内容充实进去。
夜游大圩划船增加情调
安徽广播电视台纪录片导演、专栏作家于继勇
于继勇认为,从农家乐向休闲旅游度假的方向升级,未来才有发展空间,要“让本市市民坐下来,让外地游客住下来”。如果设置很好的咖啡馆,高品质的酒吧,能品尝本地葡萄酒,可实现“坐下来”。打造特色民俗、做庭院风光等,可实现“住下来”。
他认为,淡季时可以举办体育活动,例如自行车、跑步、热气球。此外,可设置“夜游大圩”项目,做好水道,晚上划划船很有情调。夜游加购物的模式,能够解决淡季问题。此外,不要再局限于农家乐,必须要有城郊的概念,要有高品质的内容。解红伟本报记者王翠/文张洪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