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合肥高考禁噪:工地连夜干 夜市依旧闹
本周日,就要高考了,考生们都在做最后冲刺。从6 月1 日开始,全省多地启动中高考禁噪。原本那些热火朝天的工地、歌舞升平的娱乐场所是否开启“静音模式”?昨晚10 点后,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兵分多路,对合肥市多个建筑工地、休闲娱乐场所进行了探访,结果却让人很不满意。在禁噪期间,如居民较为集中区域附近的建筑工地夜间施工产生噪音,或有噪声污染的商业、歌舞娱乐活动,家长都可以拨打新安晚报24小时新闻热线962000反映,我们将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
市中心机器轰鸣
时间:6 月1 日晚10 点10 分
地点:南薰门桥
昨天晚上10 点10 分左右,记者来到合肥市徽州大道和南一环交口的南薰门桥施工现场,看到数台大型机械正在紧张施工,挖掘机不时将柏油路面碎块往翻斗车里装,施工现场不时发出刺耳的轰鸣声。“倒车,请注意;倒车,请注意。”记者注意到,由于破碎的路面垃圾很多,不少翻斗车停靠在一边排队等待进场,车上传出的倒车提示音异常刺耳。
“我们今晚还不知道要干到几点,没接到停工通知。”在徽州大道路口,几名工人正在施工现场搭建封闭的围栏,不时有满载的翻斗车往外运碎石。
路上大车爱鸣笛
时间:6 月1 日晚10 点10 分
地点:习友路与金寨路、科学大道交口
昨晚,记者来到读者反映较为集中的习友路探访渣土车、搅拌车、运料车等“三车”的情况。
“每天晚上都有几十辆渣土车在路上来来回回,最晚到凌晨,孩子睡着了都会被吵醒。”家住习友路南侧一小区的姚女士告诉记者,几乎每天晚上天黑后,都会有成群结队的渣土车从习友路上经过,有时还会频繁鸣笛,“特别是深夜听得非常清楚。”
记者昨晚分别在习友路与金寨路交口、习友路与科学大道交口蹲守发现,从9 点半至10 点半之间,只有少量渣土车经过该路段,但搅拌车和运料车,以及大型货车却一直没有间断。特别是10 点之后,经过习友路的大型货车逐渐增多,有些车辆还会不断鸣笛。
有的工地静悄悄
时间:6 月1 日晚10 点30 分地点:怀宁路与万佛湖路交口
昨晚10 点半,记者来到政务区怀宁路与万佛湖路交口的一处建筑工地。工地上依旧亮着灯,但高楼旁的吊车已经停工。
“平时施工到很晚,有时候夜里还听见钢管的声音,咣当咣当的。”正在该工地附近跑步的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就住在旁边小区,这个工地夜间施工基本没有中断过。
不过,昨晚10 点10 分,记者在该工地附近守候了近20 分钟,除了偶尔传来钢材碰撞的声音,和几声电钻声,基本没有较大的“动静”。而在工地旁的工人住宿区,十几名工人也已经在洗衣、聊天,没有继续干活的迹象。
在金寨路与习友路交口的另一处工地,大部分在建工程的灯光都已经关闭,只有一栋高楼下亮着灯,记者转了一圈,也未发现施工作业。
龙虾街有些吵闹
时间:6月1日晚10点 地点:宁国路龙虾街
昨天晚上10点禁噪时限刚刚开始,记者就来到宁国路龙虾街上,两侧的店面里已有不少客人,有些店面为了招揽食客,还把桌子摆在了人行道上。“城管管得严的时候,桌子不给摆出来,噪音就会小一点。”附近青年小区的住户告诉记者。
除了美食店面,记者注意到,龙虾街里还有一家烫染店仍在通过扩音器播放音乐,声音很大,所幸,在22点5分后,这家店面关掉了音乐。
记者在宁国路边观察了15分钟,共有4辆摩托车呼啸而过,引擎声轰鸣不断。此外,车流量大的时候,一些司机也会不断鸣笛,压根没有注意到,紧贴店铺旁边就有大片小区。
美食街喧哗依旧
时间:6月1日晚10点 地点:皖河支路美食街
蜀山区皖河支路美食街是建在两个小区中间的一条街区,街区上密布着各类龙虾烧烤店。
昨晚9:50左右,记者来到了皖河支路,如同市民反映的一样,数家龙虾烧烤店并排挨在一起,店门口露天坐满了食客,各种龙虾、烧烤、啤酒摆满桌面,食客们一个个满面通红喝着酒聊着天。
时针指向晚上10:00,喧杂的场景毫无改观,不停地有新的顾客坐下,说笑声、烧烤鼓风机声、汽车喇叭声让整条街喧闹起来。
“每到夏天,烧烤龙虾店就把桌椅搬到外面来,半夜都吵死了!”住在新华学府春天小区的孙阿姨告诉记者,她已经不止一次地向物业公司反映过这种情况,但毫无改观,以为禁噪令下来后会稍有改观,但仍不起作用。
夜市叫卖声不断
时间:6月1日晚10点 地点:大学城夜市
昨晚10点,记者来到经开区丹霞路大学城夜市,上百家大排档、小吃摊生意火爆,人声鼎沸,恍如白昼。一些商贩骑着三轮车叫卖水果,喇叭中不断播放着:“香蕉两块五,西瓜两块,好甜好甜!”不少售卖汽车CD的小贩不断播放着嘈杂的劲歌金曲。
合工大一名男生告诉记者,“每天都是伴着大排档歌手的歌声入睡,早就习惯了。”据了解,这个季节夜市会持续开到凌晨1点多。
居住在附近国耀一方城的居民告诉记者,虽然离大排档集中区有一段距离,晚上仍能听到吵闹声。而住在紧邻夜市的天时广场的住户则表示,颇受夜市噪音的影响,“由于正对大排档集中区,我们低层住户被吵死了。”刘女士说。
本报记者 吴碧琦 陈牧 宛婧 卞世鹏 王从启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