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之花自由绽放

14.06.2016  18:58

作为探索性社会活动,科学尤其需要自由。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科研规律的深刻把握,赢得广大科研人员的阵阵掌声。

多年来,沐浴在“科学的春天”里,我国科学家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积极性、能动性不断释放,科学的“百花园”品类丰富,硕果累累,在当代世界科学史上留下了深深的中国烙印。

今天,国际科学研究正沿着更微观、更宇观、更人本、更辩证的方向加速演进,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科学研究的触角需要向基础前沿的更深更远处加快延伸。为此,必须深化对科研规律的认识,加大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力度,给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创造更大空间,让科学之花更加自由地绽放。

让科学更“自由”,需要避免让科学家为“”伤神。基础研究的具体方向是什么,具体路线是什么,最可能突破的点在哪里?长期处在科研一线的科学家最有发言权。在规划引导的同时,应更好地尊重科学家对研究方向和路线的判断。特别是对一些事关长远的前沿科学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使科学家拥有更多“闲庭信步”的空间。

让科学更“自由”,需要避免让科学家为“”伤神。科学研究一方面需要充足的投入,另一方面在经费使用和管理上需要遵循科研规律,让经费更好地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科研资源配置、支持和管理方式,改变简单用行政预算和财务管理方法管理科研经费的传统模式,力求科研活动效率最大化。

让科学更“自由”,需要避免让科学家为“”伤神。科学研究是科学家和科研人员的智力活动,人是其中的第一资源和要素。应当让领衔科学家有职有权,使资源和经费更多向人配置,切实解决科研活动“见物不见人”的问题。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积极倡导百家争鸣、尊重科学家个性的学术文化,重视科研试错价值,保障学术自由。

让科学更“自由”,需要深化科研领域“放、管、服”一体化改革。科学家的天职在于探索真理,在科研领域特别是前沿探索领域,需要更多简政放权,让科学家自由畅想、敢于“幻想”。同时,强调放活并不意味着不管,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管住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底线。政府需要更多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发挥“园丁”作用,为科学研究营造友好环境。

在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的进程中,中国科学之花必将更加绚烂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