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不该让毛坦厂中学做应试教育的替罪羊

12.01.2015  20:38

日前《纽约时报》网站报道了安徽毛坦厂中学,这所以帮助复读生考上理想大学著称的学校也被外媒称为“出产应试机器的工厂”。

毛坦厂中学位于安徽大别山地区,曾经是革命老区,也就是现在所谓的欠发达地区。不发达表现在方方面面,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与之相应的是农家子弟上升渠道逼仄。笔者看来,任何对毛坦厂中学办学模式的评价,绝不能脱离它的所属地这一背景。

既然在原学校考不上理想学校,只得复读,为什么不去一所有保障的复读学校?当面临放弃一些自由多吃一些苦和只能回家种地或没有技能的出去打工这样的选择,选择前者显而易见,面临生存问题时选择更宜生存的是人之本性。不得不承认,毛坦厂中学给没有什么选择的农家高考落榜生一个较好的选择,而且这个选择对一些学生意味着有很大希望摆脱本就弱势的农家出身。

同国内主流媒体给予的定位一样,《纽约时报》称毛中为“出产应试机器的工厂”。笔者要问,哪个学校贴上“出产应试机器的工厂”这样的标签?哪个学生想成为“应试机器”?还不是形势所迫?本就地处偏远乡镇,找不到生存之本就意味着招不到学生,意味着被边缘化和淘汰,素质教育做不了,应试教育有办法,面临生存压力还有更好的选择?再说做“出产应试机器的工厂”,也只有毛中这样的欠发达偏远地区学校能做到,不是被逼没有办法的外部社会的支持,不是一群能逼到绝境的老师的上下齐心,毛中做得了“出产应试机器的工厂”?

照笔者看来,毛坦厂中学是很好的运用了应试教育的游戏规则,而且用到了极致。复读生在毛中回炉一年后,平均每名学生高考提分达100分,每一分都是真刀真枪学来的,既没偷又没枪,如果指责学生成了应试机器,倒不如批评高考素质教育考核有水分,对遵守游戏规则取得较好结果的努力,外界没什么理由一味批判。再说了,国家可以给与欠发达地区学生上名牌大学以政策优惠,凭本事和实打实的分数考上优质高校又有什么问题?

不该让毛中做应试教育的替罪羊。一所并无多少办学优势的学校,和一类面临生存压力的学生,在遵守国家考试游戏规则的前提下,用超常规的努力把游戏规则运用到了极致,考虑到他们面临的客观条件,和外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一味的情感批判解决不了问题。

毛坦厂中学的模式在中国并不稀奇,只是近乎走了极端,事实情况是,即便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如果毛坦厂中学的模式适用本地区和本校生源,教育管理者会毫不犹豫的使用。毕竟当地行政主官关注最多的还是学校高考成绩。不论是高中,还是中小学,多少校长把学生升学成绩看作生命线?毛坦厂中学的基因在中国无所不在,只是大多学校为客观原因没法做到极致,把一个大家都有的问题归结到一所做到极致的学校显然并不公平。

应试教育背景下,“毛坦厂中学”在中国无所不在,让毛中做应试教育的替罪羊是不公平的,嘴上说说很容易,实地去看看,深究当地教育当地居民的现实问题,最权威的媒体,最牛的专家也会变的无语,不信自己去看看。

0

编辑:薛戎

资讯标签: 纽约时报安徽毛坦厂中学 应试教育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