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致富农民,让创新引领产业—记省人大代表石小平

19.06.2014  03:15
一位80年代的硕士,在当时出国潮和经商潮的背景下,放弃出国和国内高校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毅然从安徽师大教学岗位回到家乡从事艰苦的农业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将自己的美好年华和聪明才智奉献给家乡的“三农”,创造出一段绚丽的人生。这就是现任省十二届人大代表、马鞍山市农委水产办主任、教授级高工石小平同志。 一、深入农村基层,用技术创新带领农民致富。 上世纪90年代后期马鞍山市开始盲目大养蟹,到2002年养殖水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养殖效益大幅度下滑,几乎一半以上的养蟹户出现亏本,水面承包费降到了200元/亩以下,水产业处于崩溃的边缘。石小平同志从2003年开始负责全市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一上任就组织技术人员会同上海水大专家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分析,提出了河蟹养殖必须创新技术方法,走生态养殖之路,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运用于具体生产的技术思想。2005年后,选择牧牛湖养殖基地和塘南水产科技示范园为核心技术试验区,在一些乡镇建立试验示范点数个,重点开展多项技术创新试验。经过几年的努力,解决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一是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河沟水体的生态特点,开发出适应河沟的生态养殖技术模式,总结出“种草、投螺、稀放、配养”河蟹生态养蟹技术方法,该技术成果2007年通过省科技厅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08年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以该项技术成果为基础,同年作为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向更大范围推广应用。二是解决河蟹苗种培育技术难点。针对河蟹苗种质量不稳定,难以满足生产需要的实际,深入蟹苗培育大镇当涂县乌溪镇进行调研,积极扶持组建了乌溪七房蟹苗合作社,选择亲本到江苏沿海定点繁殖场进行繁殖,全程跟踪培育和养殖成蟹,经过试验总结,提出了新的育苗技术标准,为蟹苗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三是为河蟹出口解决关键技术难题。河蟹上市季节性明显且时间早,而出口时间长且较迟,对河蟹的质量要求很高,要实现河蟹均衡上市并确保出口,必须实施河蟹暂养育肥。为此,主持了河蟹暂养育肥技术市级科技项目的研发,当涂贤进渔业公司依托该技术实现了地方农产品自营出口的零突破,并连续九年保持河蟹出口增长,先后出口港澳和日韩,成为安徽河蟹最大的出口企业,对农户的带动力逐年增强。四是为龙头企业开发国内一流的拥有四项专利的河蟹包装技术,使河蟹实现了精品化、专利化包装,有效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005年以来,先后主持参加了8项省部级和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发表论文10多篇,撰写和编制各类技术报告、农业方面重大规划20多项。经过几年系统研究,主持制订了10项市级和3项省级技术标准,在国内率先形成了河蟹生态养殖技术标准体系,有效促进了当地、安徽乃至全国开展水产生态标准化养殖。2010年由其主持的河蟹生态养殖“当涂模式”推广项目获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 为加快促进技术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石小平同志努力将开发技术通过示范、指导服务和培训等多种方式,迅速推广给养殖户和企业。此外,受安徽省农委委托为安徽省农民培训专门编写河蟹养殖教材,到省内其他地市授课,涉及安徽大部分河蟹主产区,受益人数近万人。十几年来,全年几乎没有什么节假日,基本每天都是工作日。常年深入田间塘口开展现场技术指导,经常连续数日吃住在乡村,开展技术试验和服务,无论炎暑寒冬还是白天黑夜,只要养殖户和养殖单位需要,都会尽快赶到现场,帮助其排忧解难。将个人手机变成了水产技术热线电话,没有专门的交通工具,就乘公交、打摩的、搭便车,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长期辛勤、无私的工作使自己逐渐成为农民最受欢迎和信赖的朋友。 通过技术示范推广,到2012年全市推广河蟹生态养殖技术达37万亩。生态养殖亩均利润达2000多元,高于7年前的5倍,近5年来,每年为农民增收约5亿多元,许多农民因此住上了别墅式楼房、买上了汽车。技术进步带动水产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企业和合作社新增30多家,形成了苗种培育、养殖、加工出口、流通和社会化服务等分工细化的现代渔业产业新格局。养殖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农村人畜用水安全得到了保证。水面发包费提高4倍,年均达2亿多元,有效壮大了乡村集体经济, 支持了新农村建设。生态养殖使河蟹养殖业得到了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当涂县荣获“中国生态养蟹第一县”称号。 石小平同志近年来的辛勤工作为马鞍山市水产养殖效益的突破性提高、农民持续增收、水产技术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和水产业发展方式的有效转变做出了重要贡献。有时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留在条件好的高校,而到艰苦的农业一线工作?”他说:“搞农业推广工作很辛苦,经济回报少,但一个人要有爱心,要帮助家乡落后的农村能够尽快富起来,而科技富农是最佳途径。这就要有人去将知识理论以最贴近生产的方式转化为生产力,解决产学研脱节问题。事情总要有人去做,牺牲一些个人利益能够换来家乡农村的富裕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二、立足本职工作,积极参政议政。 石小平同志先后担任市政协六届委员和七届、八届常委,在担任政协委员期间,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先后提出了关于大公圩水环境治理、石臼湖地区生态农业开发、长江渔业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大量建议和提案,同时就城乡一体化、现代农业发展等专题,多次参加大会发言。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13年初,石小平同志光荣地当选为安徽省十二届人大代表,他感到更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履好职,当好一名称职的代表,他克服自身工作繁忙的困难,积极参加人大代表培训班,列席了省人大常委会,认真学习了解人大工作法律法规和工作程序,工作之余注重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作为人大代表的参政议政能力。他热切关注热点、焦点问题,积极发现问题、收集信息,撰写建议。2013年省人代会前期,针对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现状,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收集省内外农业现代化方面相关资料,经过分析撰写了《加快制定我省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建议,在省人大十二届一次会议上提交。承办单位省农委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多次与其本人进行沟通,与省统计局共同制定了12项监测评价指标,分别由省农委、省国土资源厅、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等4个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逐项进行赋分。此项工作成果为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进程监测参考指标体系。 一年来,积极参加了省人大代表小组活动、代表团视察活动和外出考察活动,借助在农业部门工作和参加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专题调研活动的有利条件,结合自身工作特点,经过调查研究,撰写了《马鞍山市旅游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该报告在2014年1月马鞍山市两会会议上作为重要发言材料,受到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并作了重要批示,为今后马鞍山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极其有价值的决策参考,对全省旅游农业经济发展也将会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马鞍山人大) 信息来源:信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