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农业”遭遇履约难题

16.05.2014  18:38

  海南省澄迈县金江镇农民王映川今年种的冬瓜可谓是大丰收,“往年亩产只有1.3万斤,今年亩产达到1.8万斤。”但是,王映川却高兴不起来,4月中旬他的冬瓜就已经熟了,但无人收购,只能放在地里,任其生长。“直到这两天才卖了7.6万斤,每斤0.16元,还有10万斤没有卖出去。”王映川焦急地说。

  菜农丰收却忧愁

  冬季瓜菜是海南农民的增收之宝,但是,冬季瓜菜价跌滞销的现象却层出不穷。今年春天的辣椒、茄子以及入夏的冬瓜都出现了以超低价格收购的现象。不仅是澄迈县,儋州等地也出现了冬瓜收购价低至1毛1斤的现象。

  “没有老板收是最大的问题。”王映川等瓜农普遍反映说,他们种植的瓜质量绝对没的说。那么,备受收购商宠爱的海南冬季瓜菜的订单去哪儿了?

  在海南省一年一次的“冬交会”上,签订冬季瓜菜订单是一项重要的惠农措施。上一届“冬交会”共签订了531宗瓜菜订单,交易量达325.6万吨,增长了3.4%。据记者了解,其中大多数订单都没有得到落实。

  “今年我帮7个老板收购瓜菜,其中2个老板放弃2万元的订金,撕毁了订单合约。”澄迈县金江镇瓜菜中介代理商王良明说,“外地收购商在瓜菜未成熟之前,会提前一周或半个月向农户预订,同时定好采摘时间、价格并预付订金。”

  订单农业有风险

  早在1998年,海南为扩大瓜菜销路,每年举办一次冬交会,并推出了“订单农业”,试图破解农民盲目种植的困境。15年来,此举成效显著,海南将瓜菜销售到了全国近180个大中城市。但是,订单农业“先找市场后生产”的功能尚未完全发挥出来。据记者了解,冬交会签订的瓜菜订单仅仅是合作协议,并不具备法律约束。

  儋州市东成镇抱舍村委会新兴村瓜农陈志昌因为受到采购商的鼓动,最近以1毛一斤的价格卖掉了8万斤的冬瓜。“前段时间有一个收购商开价8分钱,因为价格低得离谱就没卖。第二个收购商来了,开的价虽然只比第一个高了2分钱,我怕瓜留在地里全烂了,只能赶紧卖掉。”和陈志昌一样,当地不少瓜农也低价处理了冬瓜。

  另外,农业订单也存在着农民加价的情况。如果市场价格高于订单价格,农民往往会反悔,要求加价,不然就不给货,或者偷偷卖给其他收购商。

  为突破“农业订单”难守信的问题,2002年,万宁市同发农副产品信息服务公司曾尝试为订单合同提供担保。但是,11年后的今天,“公司担保业务逐渐减少,转而以运销业务为主了。”同发公司总经理林斌告诉记者。

  诚信体系建设是关键

  “订单农业难做,主要是缺乏诚信体系的支撑。”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柯佑鹏说,“这需要瓜农和收购商克服投机心理,学会从长远规划,控制成本、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政府也要探索建立订单农业的风险保障机制。”

  目前,海南省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瓜菜由省外经销商收购。“有相当部分省外收购商打‘游击战’,通过当地代理商收购,哪里利润高去哪里,农户与收购商连接松散,没有建立起长期合作共赢的感情和机制。”不少本地收购商表示。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地区的做法却让农民有了稳定收入。辣椒市场价无论高达10元/斤还是跌到0.5元/斤,对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清泉村种植户姜晓丹而言都没有影响,她家的辣椒售价始终为3.5元/斤。姜晓丹说,2011年她在海南省有机农业协会的带领下种植有机瓜菜,并与经销商签订合同,规定供货时间、供货量和价格,种植的品种和质量也都严格遵照客户需求。

  澄迈县瓜菜运销协会秘书长许泉说:“政府引导或培育一批经销商深耕市场,再与农民长期合作,根据市场需求,帮助农民控制产品标准、更新种植品种等,这是多方共赢的好事。”

  上图 “冬交会”上海南农民展出的冬季瓜菜。

  (责编:张樱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