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解酲阁拆除重建 变身“阁”式构造(图)

17.09.2014  11:02

  图为修建中的解酲阁。

  作为醉翁亭院落内的一处接待场所,解酲阁虽为大式建筑,但却极少对外开放。同时,由于其建于近代且主体结构与“阁”名不符,在本次综合整治中,琅琊山管委会根据专家建议,将解酲阁改为双层板楼,其功能也将转变为游客休息、观赏之地。2013年12月底,施工人员开始拆除重建解酲阁。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木结构主体框架,“阁”式构造已经初显。

  据专家考证,解酲阁原名“醉翁楼”,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明万历年间,南太仆寺卿沈思孝将醉翁亭景区内的“醉翁楼”改名“解酲阁”,并撰写《解酲阁记》、刻碑记之。在《解酲阁记》中,沈思孝着笔酲醉之间,对欧阳修和人情世态进行独到的描写,发出“今昔游滁者皆醒然者乎”的感叹。现建筑为1983年重建,占地180平米。“经现场勘查,解酲阁共有七间大殿,为大式建筑屋面所用形式。”醉翁亭古建筑群修缮工程项目部一负责人说,“由于现有建筑横向尺度过大,且只有一层,与‘阁’名不符实,为此,根据专家建议,我们将其消减为五间,并改为双层板楼,使之成为醒园的中心。”

  据介绍,新解酲阁室内地面至脊顶总高度约为13.355米,二层,主体梁、架及柱等均采用全木结构,其功能也将由此前的接待场所变为游客休息、观赏之地。据悉,为了突出醒园的这个中心建筑,在具体施工中,解酲阁整体前移了1-2米,屋面也将全部改为小青瓦。拆除重建后,解酲阁已变身“阁”式构造。(滁州在线·皖东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