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实名新规整肃行业乱象 对维护移动互联网秩序大有裨益
酝酿多时的移动应用程序(App)规定终于出台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昨日发布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将对App注册用户进行身份认证,这将对维护移动互联网秩序大有裨益。
落实实名制
《规定》全文共计十一条,其中,第七条明确指出,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严格落实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应对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加强用户信息安保、健全内容审核机制、保护知识产权、保障用户知情权和选择权、记录用户日志信息等 “六项义务”。并对互联网应用商店服务提供者也提出了相应要求。
此外,《规定》还对违反前款规定的应用程序提供者,视情节采取警示、暂停发布、下架应用程序等措施,保存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该《规定》自8月1日起正式施行。
实际上,网信办对App实名认证的要求一直在循序渐进地开展。早在2014年8月,网信办便发布了对即时通信工具的管理规定,要求实名制。去年初,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负责人徐丰表示,将全面推行网络真实身份信息管理,确立了“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在全互联网范围内推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随后,网信办还对招聘网站和婚恋网站违规现象进行了专项整治,强调了实名认证。前不久,网信办再次针对直播平台开展了整治行动。
秩序待维护
中国互联网协会、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日前联合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及其安全报告(2016)》指出,2015年中国境内活跃的手机网民数量达7.8亿,占全国人口数量的56.9%。国内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不良信息和安全威胁也如洪水猛兽般泛滥于移动互联网中。
用户的难以监管是造成不良信息的主要来源。以近期火爆的直播平台为例,由于移动互联网的便携性、及时性和监管难度大等特点,直播平台便成为一些用户提供含宣扬淫秽、暴力、教唆犯罪等内容的场所,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
除了来自用户的不良行为外,应用开发者为攫取私利开发的恶意App也充斥在各大应用商店中,这对用户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都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少数应用程序被不法分子利用,传播暴力恐怖、淫秽色情及谣言等违法违规信息,有的还存在窃取隐私、恶意扣费、诱骗欺诈等损害用户合法权益的行为。而《规定》的发布则旨在加强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的规范管理,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整改新开端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文法学部副部长王四新解读道,《规定》的条文调整了App安全以及互联网应用商店服务的安全。平台安全意味着服务提供商要有更多的投入,意味着报备提供者不能过度开发和使用用户在使用其服务的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信息。“《规定》的出台与实施将规范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会督促App提供者和互联网应用商店服务提供者积极履行企业主体责任,采取切实措施提供更优质、更安全的服务”,王四新补充道。
对《规定》的要求,百度手机助手方面负责人表示,百度手机助手将切实按照网信办规定积极落实,加强对自身及平台上应用的管理。百度手机助手全年已累计下架恶意App近20万款,处置恶意App开发者账号1000余个。
百度还将继续通过机器、人工排查和用户举报多方面对平台上的App进行审核。
不过,业内仍有不少声音质疑实名认证的具体实施,且对个人信息泄露抱有担心的态度。艾媒咨询董事长张毅表示,《规定》中的实名认证是可以通过电话号码以及越来越完善的社交应用注册来实现的。另外,根据《规定》的严格要求,App开发者必须落实权限提醒这一点。“不过,App的管理规则与实际运营依然不连贯,完善还需要一段时间,预计将来也会有更多App开发资质、应用商店管理资质等相关要求出台”。
张毅表示,《规定》是对App开发者、应用商店的一个警示,市场秩序的维护更需要对他们进行约束,这也意味着移动应用的开发将持续整改。他直言,“一些对用户具有强迫性的产品都是用户量超过5000万的外资比较明显的企业提供的服务,对国家信息安全构成威胁,本次《规定》也是加强移动互联网信息管理的重要开端”。(钱瑜 姜红)
责编:杨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