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
生态兴则文明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们要携手行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全国两会期间,我省代表、委员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踊跃建言献策。大家认为,要突出生态优先,注重绿色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宣城市的实践出发,我们对绿色发展信心满满。 ”全国人大代表张冬云说,该市坚持把“生态立市”作为发展先导战略,探索走出一条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的绿色发展之路。他建议,建设安徽(宣城)绿色发展创新实验区,着力打造绿色空间样板、绿色产业样板、绿色制度样板和绿色文化样板。
让产业变“绿”,让“绿”变产业,是绿色发展的关键所在。 “要把‘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探索‘绿、富、美’并进的绿色发展新路。 ”全国政协委员刘屹说,既不能因为发展工业而破坏环境,也不应以保护环境为借口不发展工业,而是要积极探索研究,通过制定绿色规划、发展绿色产业、实施绿色工程、完善绿色制度、打造绿色品牌、培育绿色文化,加快形成绿色产业新体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应当尽量选择清洁能源或节能环保的方式,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 ”全国人大代表李祥斌表示,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便是绿色出行的最好体现。鉴于电池体积大、充电慢、续航里程短等瓶颈,他建议国家选择研发能力强的企业重点扶持,尽快提升新能源汽车电池性能。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保卫蓝天、保卫碧水、保卫净土。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才能增进人民绿色幸福感。
蓝天常见,空气常新。 “‘十二五’以来,我省顺利完成‘大气十条’的阶段性目标任务,主要考核指标PM10实现了逐年下降10%的目标。 ”全国人大代表徐恒秋说,大气污染涉及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运输结构等诸多问题。如果仅仅靠一家单位去管,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社会方方面面行动起来。
整治水污染一直是群众最关心、最紧迫、最期盼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牛立文表示,近年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水污染防治措施,加大防治力度,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总体看来,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水污染防治的长效防治和区域协作机制尚不健全。他建议,建立健全流域区域联合治污协作机制,形成跨流域区域水污染防治联合执法机制。
土壤污染直接关系农产品质量,进而关系群众身体健康。 “保护土壤,必须以预防为主,特别是要发展绿色农业、循环生态农业,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全国人大代表徐淙祥表示,要从灌溉用水、化肥农药等方面下功夫,防止土壤因污水和农业物资受到污染。既要加强对农业用水的监测,使之符合灌溉水质标准,又要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尽可能使用有机肥料,不断改善土质。
筑牢生态安全重要屏障
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生态补偿范围主要侧重于森林、矿产资源、水资源等,流域、湿地生态补偿尚处于起步阶段,耕地、大气及土壤生态补偿尚未纳入工作范畴。 ”全国人大代表孙学龙提出,要扩大生态补偿范围,提高生态补偿标准,拓宽补偿资金来源,运用绿色金融、碳汇交易、排污权交易、水权交易、生态产品服务标志等补偿方式,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有力支撑。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 “这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只有相关保障制度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功能才能真正得以发挥。 ”全国政协委员汪利民表示,要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和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将其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公众有序参与环境治理,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确保生态保护红线划得出、守得住。(记者 吴林红 汪国梁 聂扬飞)
原标题: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吴林红 汪国梁 聂扬飞 编辑:叶广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