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村里人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俺们一起种植的百亩鸡腿菇开始收获了,可是鲍振平书记却走了。”5月21日,记者来到界首市王集镇朱庄村,正在大棚里采摘鸡腿菇的鲍同林话没说完,便转过头用手擦眼泪。年初,60岁的朱庄村总支书记鲍振平过度劳累病倒在岗位上。鲍振平走了已经三个多月了,但是鲍书记的好,村民们一直记在心里,挂在嘴上。
千余名群众自发送书记
2014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十六,皖北大地寒风凛冽,鲍振平遗体将在这片他用心血浇灌了半个世纪的热土下葬。整个朱庄村沉浸在悲伤之中,1000多名群众陆续赶来,送老书记最后一程。“我们舍不得鲍书记啊!”今年68岁的鲍文德老人说,在生产队时他就与鲍振平一起共事,这些年来,鲍书记一门心思想让村民们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他总是说‘当干部就要为群众服务,不然干着啥意思!’鲍书记去医院看病没几天就走了,谁都没想到会走得这样急!”说话时,鲍文德老人一直在流泪。“在父亲去世之后,从镇里干部,到村里的群众,从千里之外的大城市,到周边乡村,有的乘飞机、坐火车,有的骑车、步行,都纷纷前来吊唁我父亲,这不仅是在告慰父亲在天之灵,也是对父亲工作、为人的肯定。”鲍振平的长子说。“当书记,民心可鉴,凭德而选;数政绩,宗宗利民,家谈户赞。”群众自发写下挽联,用朴实的话语诉说着对鲍振平的热爱。
一次村会
会没开完他晕倒在桌上
鲍振平走了三个多月了,至今,朱庄村的干部依然清晰地记得他拖着病体最后一次召开村“两委”会的情景。
那是去年腊月二十五下午,天寒风急。鲍振平查出脑部血管堵塞,准备第二天到深圳儿子那里做进一步检查,临行前因不放心村里的工作,强撑着到村部召开会议。
鲍振平的妻子朱月华流着泪说:“那天老鲍病情很重,路都走不好……我劝他不要去了,他说,这一去看病不知道得用几天时间,春节前后事情多,工作得提前安排好,去看病才放心。”
平常,鲍振平从家到村部只要十几分钟时间,那次他却歇了四次,路还没走到一半,就头晕目眩差点摔倒。后来,还是弟弟鲍振军和一名村干部搀扶着他,坐在电瓶车上来到村部。
村干部朱廷发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哽咽得说不下去:“那天他断断续续地安排了计生、综治、春节慰问等工作,说话声音沙哑,脸色铁青,一边说话一边喘气,大家每听一句都揪心。”
村组织委员徐文彬伤心地说:“那天会议还没开完,鲍书记就晕倒在桌子上,后来是被人架上车送回家的。”后经检查,鲍振平脑椎动脉严重堵塞。
一张体检单
空白体检单放了半年多
采访中,当地镇村干部表示,鲍振平当村干部的40年间,吃过苦、受过气,也遭埋怨被误解过,但他有着一股不服输、不认命的劲,对各项工作任务始终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去开展,被同事称为“不倒金刚”。
近几年在新农保、新农合的筹资工作中,鲍振平所在村总是第一个完成。在鲍振平眼里,第二名就是落后。朱庄村会议室内,一排排荣誉牌匾整齐地挂在西墙上,诸多“第一”饱含着鲍振平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采访时,记者通过村里的会议记录和他本人的笔记粗略地统计,从去年6月开始,到他离岗入院,鲍振平带着村“两委”干部总共干了500多件事,其中修路1200米,架电线5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2000米,新增流转土地800余亩,调处矛盾纠纷85起,大小会议开了300多场,基本上每天都工作12个小时以上。
去年6月,鲍振平看到村“两委”干部工作很辛苦,就统一为村干部每人办了一份体检,可由于工作太忙,他自己却一直未去体检,体检中心的医生多次电话催促,都未成行。如今,鲍振平空白的体检单,还静静地躺在他桌子的抽屉里。“老鲍一直认为自己身体好,小病撑一撑就过去了。”界首市委书记刘玉建说,“这次都病了20多天一直没有好,还坚持工作。现在感觉最对不住老鲍的,也是最大遗憾就是没有逼着老鲍及时到大医院检查治疗。”刘玉建表示,春节期间,外出务工人员都回来了,这些人员的新农合、新农保和计划生育等都要办,村干部确实忙。
一个愿望
想让村民过上城市生活
记者来到鲍振平家采访时,鲍振平妻子朱月华在整理物品,记者看到鲍振平的工作笔记放在桌子上,床的靠背上放了很多书籍。朱月华指着几本书告诉记者,这是养蚯蚓的,听讲养蚯蚓能致富,他就准备先自己养养看,如果可以,再带领村民一起干。
直到现在,仍然有很多人不理解:老鲍为何要如此拼命工作?“他是穷怕了,看不惯村里人受苦,一心想让村里人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与鲍振平生活30多年的妻子最懂他的心思。
鲍振平兄弟姊妹四个,他是老大,上世纪六十年代,自然灾害时期,皖北遭遇大旱,家家都非常困难。22岁那年,作为村里少有的文化人,鲍振平被推举为鲍庄大队青年书记,此后担任鲍庄村大队副书记、书记。2006年,鲍庄村等几个村合并成立了朱庄行政村,鲍振平担任副书记,2011年,他全票当选朱庄行政村党总支书记。“他年轻时干过砖厂、养过鹅、种过大棚蔬菜等,几乎农村能干的,他都尝试了。”在朱月华眼里,老鲍是一位精明能干的人,正因为这份能干,他们家成为村里首个致富的家庭。
致富后,老鲍没有忘本。几十年来,他一直带领村民探索致富之路。他有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后都去了深圳发展,并开了自己的公司。儿子几次打电话邀父母去深圳享清福,可鲍振平总有干不完的活,一直不肯去常住。
一生牵挂
老伴帮他扛下发展大旗
“我后来听说老鲍去世的消息时,心里咯噔一下,我们失去了一位非常好的农村基层干部。”阜阳市委书记于勇这样评价他:敢于担当、敬业爱民,是化解基层矛盾的行家,带领群众致富的能手。
在深圳住院的日子里,鲍振平仍然牵挂着村里的事情。他一有想法就立刻打电话给村“两委”人员。他准备在陶庄规划一个新农村示范点,在村前规划一个广场,把废旧窑址进行挖塘造地、绿化改造,建成集养殖、垂钓、餐饮等为一体的农家乐休闲中心。
但是,这一切,都成了鲍振平未尽的遗愿。
5月21日,记者在朱庄村采访时,村干部告诉记者,小麦10天左右就可以收割了,大棚里的鸡腿菇已经采摘过一茬了,收成非常好。现在村里路通了、电压稳了,客商也来村里投资了……鲍振平生前一直牵挂的土地流转,也完成了70%。以鲍振平名字命名的专业合作社已重新选举出朱月华为新的理事长,如今鲍振平肩上的发展大旗,将由老伴继续帮他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