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也要致富 安徽构建六大产业精准扶贫区域新格局

02.05.2017  11:04

“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产业要适应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创新完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对精准扶贫提出的要求。一年多来,我省在产品扶贫的精准度上进一步调好“瞄准器”,综合考虑全省地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生态环境等各种因素,着力构建六大产业精准扶贫区域新格局。皖北的牛羊豆薯、大别山的茶叶大米、沿淮地区的水产水禽、皖南的蔬菜蚕桑……通过特色产业、科技帮扶、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每一个村都有自己的特色品牌,让贫困户有机会、有能力、有奔头,通过自己的双手实现脱贫。

[特色] 产业扶贫做到“一村一品”

“扶贫车间”、“扶贫驿站”、“扶贫电商馆”……几年来,产业脱贫通过种植业、就业等方式为农民创收,在我省取得了显著效果。在望江县,118个行政村和17个社区就业脱贫村级内网工作信息平台上,组织县内企业对贫困劳动力进行定向招聘,一大批企业为贫困户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带动3114名贫困劳动者走入车间稳定就业。在金寨县桃岭乡桐岗,就业扶贫驿站联动县内28个扶贫车间(基地),打造“企业+驿站+贫困户”的模式,建成安徽首批扶贫驿站之一,走出一条“输血变造血、驿站扶老乡”的就业脱贫模式。在习总书记视察过的大湾村,一座崭新的茶厂于上个月落户,种植、采摘、炒茶、烘干,带动当地贫困户就业,无论是茶农还是制茶的技工,都可以在这个茶季增加数千元的收入。 产业扶贫也抓住当地特色,要做到“一村一品”,品牌粮食、茶产业、特色水产、林果种植、花卉产业……根据我省“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到2018年,每个贫困村至少发展1项特色种养业,使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能从事1项特色种养业,贫困县建成特色支柱产业体系,增强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发展能力。

构建六大产业精准扶贫区域新格局

而在产业精准扶贫方面,综合考虑全省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生态环境等各种因素,我省将着力构建皖北平原区、沿淮湖洼区、江淮丘陵区、皖西大别山区、沿江平原区和皖南山区等六大产业精准扶贫区域新格局。 皖北平原贫困地区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玉米、薯类、大豆、花生、肉牛、肉羊等特色主导产业,构建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沿淮湖洼贫困地区以生态农业为重点,重点发展优质水稻、优质专用小麦、水产、水禽、杞柳等特色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支持贫困地区打造沿淮适应性加工产业。江淮丘陵贫困地区要发挥 合肥 都市圈现代农业先行区优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皖西大别山贫困地区打造山区特色生态农业样板区,重点培育高山蔬菜、高山有机米、茶叶、林特、中药材、乡村 旅游 等产业;沿江平原贫困地区要综合利用长江沿线农业资源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积极推广稻鳖共生、稻虾蟹共养等生态种养模式;皖南贫困地区要以高水平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重点培育特色水稻、高山蔬菜、蚕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特色主导产业,推动农旅融合,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科技] 4300余名科技特派员分布全省

大别山的茶早已名扬全国,而将天然的资源优势与科技创新结合在一起,产生了“1+1>2”的效果。在金寨县,安徽农大金寨县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派出专家组,和金寨县当地的农技推广专家组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安农大通过科研调制,让“金寨红”成为市场上大别山茶品的又一品牌,还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而这只是该校科技扶贫的一个小例子。据统计,该校在全省共组建了75个县域农业主导产业联盟,派出350多位专家教授,扶持了大别山区及皖南山区的特色产业,打造出岳西茭白、砀山酥梨、亳州药材、皖西白鹅、霍山毛竹等品牌产业,带动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而在科技扶贫方面,我省一直在加大政策支持。从2016年起至2020年,省科技一般性转移支付经费集中用于科技扶贫。同时,修订创新型省份建设“1+6+2”配套政策,将省补助资金比例上浮20%政策拓展至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同等享受该优惠政策,实现贫困县全覆盖。 2016年,我省立项支持科技扶贫项目170多个,通过实施科技扶贫项目,全年累计开展各类技术培训800多场次,培训各类人员9万余人次,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2600多户,带动4000多贫困人口就业致富。近三年来,我省共向贫困地区选派1468名科技人员、培养185名本地人才,同时引导各市加大选派科技特派员力度。根据省科技厅的数据,目前我省已有自然人科技特派员4300多名、法人科技特派员900多名。

[财政] 市县财政扶贫工作督导“地市互查”

扶贫到不到位,资金能不能利用好也是关键。去年,我省脱贫攻坚专项扶贫资金达到56亿元,比2015年增加1.36倍。 31个国家级贫困县和省重点贫困县,累计整合68亿元涉农资金。同时,我省还充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去年用于脱贫攻坚的共12亿元,通过财政资金来撬动引导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扶贫攻坚。

围绕财政投入保障、涉农资金整合、扶贫资金监管、资产收益扶贫等,今年我省财政将继续发力。在上个月进行的省财政厅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上,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就表示,下一步会深入查摆预算执行慢、资金使用乱、政策不到位等方面问题,提高财政工作质量,更好地支持保障服务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同时,围绕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统筹运用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 教育 扶贫、小额信贷扶贫、健康扶贫等扶贫政策,着力提高财政脱贫攻坚工作的精准度。 针对产业扶贫、小额信贷扶贫、教育扶贫等政策不落地、扶贫资金支出进度慢等问题,将查缺补漏、整改完善。同时,采取工作调研、帮联指导、地市互查、现场抽查、委托第三方机构检查等方式,对市县财政扶贫工作督导,真正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财政支持脱贫攻坚责任体系。

[基建] 明年底全面完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

离萧县县城50多公里的李庄村前李自然村终于要摆脱坑洼的村口路了,今年4月份,一条总长一里多、4米宽的标准水泥路已经开始修建,今年下半年就将完工。村民说,前两年由于路面破损严重,一到下雨天出门就成了老大难问题,不管是出去买东西还是人家来做生意都很困难,路修好了村里也就有了活力。而在李庄村,今年几个交通不便的村子均已纳入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可以解决100多户、近500人的出行问题。“要想富、先修路”,打通农村的“毛细血管”,让乡村道路更畅通是实现脱贫的基础条件。到2018年底,我省将全面完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解决群众行路难、运输难问题,并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建设支持力度,省及省以上资金对省级贫困县、国家级贫困县的补助分别比一般地区提高16.7%和33.3%;实施乡级公路畅通工程、老村级道路加宽改造工程等,省及省以上资金对省级贫困县、国家级贫困县的补助分别比一般地区提高15%和20%。 另外,在对全省3000个贫困村在实施撤并建制村路面硬化的同时,将增加实施较大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到2018年底,每个较大自然村硬化一条从村口到既有农村公路的最短捷连通道路,路基宽度不低于4.5米,路面宽度不低于3.5米。在全省31个贫困县已实施贫困村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的基础上,对非贫困村选取1个较大自然村实施1条通村硬化路,解决贫困村和非贫困村的相邻道路连接。

[帮扶] 新派251支驻村扶贫工作队

在多项扶贫方式跟进的同时,我省也在不断为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地区配套攻坚人才。根据最新消息,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日前下发通知,对进一步加强省直和中央驻皖单位选派帮扶干部工作作出安排部署。此次共有250家省直和中央驻皖单位参加选派,共派出251支驻村扶贫工作队,选派帮扶干部753人,另有90个已出列村原有90名选派帮扶干部保持稳定。 据介绍,此次选派单位为省直党政群机关、省管事业单位、本科院校及高职高专、省属企业和中央驻皖单位等。按照“单位帮扶、干部驻村、整村包保”的要求,每个单位原则上负责帮扶1个贫困村,并选派1个扶贫工作队驻村帮扶。每个扶贫工作队由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副队长、扶贫专干3人组成,第一书记由副处级及以上党员干部或企业中层以上党员管理人员担任。新选派单位重点帮扶皖北地区和大别山革命老区的贫困村。目前,选派单位已做好与帮扶贫困村联络对接工作,所有选派帮扶干部于5月1日前已确保到村。同时,各市、县(市、区)要比照省直单位选派原则和办法,做好本地帮扶干部选派工作,确保贫困村扶贫工作队全覆盖、选派单位帮扶责任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