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被列为全国唯一“慢行”试点示范省

07.07.2014  11:33
导读:“慢行交通可以很好地解决公共交通两端的‘最后一公里’衔接问题,使慢行交通成为公共交通的组成部分或重要补充,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 ”有关专家表示。

丹麦建筑师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曾言,如果运动速度从每小时60km降至每小时6km,大街上的人数就会成10倍增加,因为每个人都处于延长了10倍的视域之内……当所有交通都放慢后,街头生活就会由此而兴起,与汽车城市中的景象形成对比。

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让人们在风驰电掣的疾行中无暇欣赏沿途的红花绿树、市容街风,幸福感不断被挤压。慢行,是一种交通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正为愈来愈多的人所接受。“慢行交通可以很好地解决公共交通两端的‘最后一公里’衔接问题,使慢行交通成为公共交通的组成部分或重要补充,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 ”有关专家表示。

  探路治堵新“良方”

“路近步行,路远骑车。 ”我省某高校大二学生成永杰是学校环保协会的成员,身为“帕客”一族的他,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践行着低碳出行的理念。在他看来,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选择“步行+自行车”的慢行交通方式,无疑是一种珍贵的生活姿态。

“开车没有骑车快、城市成了停车场”。当前,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人口和机动车辆快速增加,大中城市的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据合肥交警部门统计,2014年以来,合肥每天的机动车上牌量约为300辆,每月的上牌量基本维持在1万辆左右,早在去年,机动车保有量就已突破百万辆。机动车辆激增,除了带来能源消耗增加外,也加重空气和噪声污染,使得车辆通行速度明显下降,给市民出行带来困扰。此时,“慢行交通系统”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一般来说,慢行系统包括城市绿道、公共自行车租赁、步行系统三方面。早在2009年,池州市就在我省率先推出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公共自行车正式成为城市慢行系统的“新成员”,这几年,公共自行车已“骑”进了池州、芜湖、铜陵、合肥、马鞍山、宿州、淮北、黄山等市。

“这八个城市已建有或正在试行公共自行车系统,共投入自行车3.2万多辆,日均借还车辆15万余人次,缓解交通拥堵的实际效应和减少空气污染的环境效应十分明显。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建处调研员张敬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芜湖市投入12000辆公共自行车,每天使用6万人次,按其中三分之一的公共自行车使用者是放弃私家车,每次使用2.5公里计算,每天5万公里。以机动车每百公里耗油10公升计算,保守估计每天能节省5000公升汽油,每年节约开支1438万元。而缓解道路拥堵、减少碳排放等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更无法估量。

6月10日,国家住建部办公厅下发通知,确定94个项目为全国第三批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其中安徽省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示范省。其他省市入围的都是示范项目,只有我省独获殊荣,入选全国“慢行”试点,成为示范省。张敬玉表示,我省将制定公共自行车系统实施方案,出台大力倡导低碳绿色出行、推进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统筹考虑城市公交、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和匹配,力争2017年末全省16个市实现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全覆盖。

中心城区绿道属于城区慢行系统的一部分,也是城市绿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建处副处长赵新泽告诉记者,我省从2012年着手绿道建设,计划到2016年,全省设区城市和县(市)城区建成绿道3000公里以上,全省城市绿道框架基本形成,环巢湖和皖南区域景观绿道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绿道。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