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合肥“补漏”大军:住3平米的“房车”漫游全国
在肥东路与长江东大街交叉口附近的路边,有一个以面包车为家的群体。十多辆面包车首尾相连,绵延数百米:他们的客户目标是这座城市最后的老房子,修补房顶来赚取最低廉的利润:谁家天花板渗水,谁家卫生间漏水,他们都负责维修。为了生计,他们一直在流浪,从一个城市迁徙到另一个城市,被称为当代都市的吉普赛人。
十几辆面包车路边招徕“补漏”生意
肥东路与长江东路交叉口,是这些来自补漏大军的聚集地。在这里,聚集着十多辆专修屋顶漏水的面包车,他们整齐地停在路边停车区,车身上“花冲专修平房漏水”的字样印在醒目的位置,提醒过往的市民,这里是一处屋顶漏水的维修点。
今年36岁的王正孝就是这支补漏大军中的一员,在做“专修房屋漏水”之前,他在老家利辛一家喷漆厂打工,收入虽然不错,但喷漆对身体危害太大。2000年以后,老家附近亳州一带开始兴起一个行当——开着面包车像吉普赛人一样漫游全国,专修房屋漏水。王正孝用2万元积蓄购买了一辆二手面包车和设备,加入了这个遍布全国的亳州补漏匠大军。
“全国干这一行的大都是我们亳州老乡,都是传帮带的手艺,九几年的时候,老家有几个人会这门手艺,在国内到处跑赚到了钱,我们就跟着学着干,渐渐地学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多:用熬出的沥青胶,刷在屋顶上,在屋顶上形成一层防水层。这个活计技术含量虽说不大,一两个月就能混个‘技熟’,但干起来却十分辛苦。光是熬胶就能把人熏得眼睛睁不开。”
十多年来,王正孝在湖南、四川,湖北、贵州等地都干过,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最远的地方到过海南三亚。全国各大城市涌来的亳州老乡越来越多,业务竞争激烈,刚开始的几年时间里,他们只好不停地在各大城市不停地转悠。通常,他们会选择在城市的城郊接合部落脚,因为那里房屋旧,业务会多一点。到合肥后,他把落脚点选在老小区较多的瑶海区。
王正孝说,瑶海区这边的客源相对来说比其他城市稳定,而且离老家又近,因此聚集在肥东路附近的亳州老乡也较多,从刚开始的几辆,到了现在的十几辆车,最高峰时候的三十多辆车,占领了肥东路与长江东大街交叉口附近东侧的路边停车位,但车位上的面包车也不停地在换,有的人干了几个月,又继续到其他地方流浪,有的人则继续在这里坚守。
面包车上有个3平方米的家
长不到2米,宽1米5,加起来只有3平方米多的车内空间,便是这些补漏匠们在合肥的家。晚上,他们就睡在车内木板搭建的床铺上,床铺掀起来,狭窄的车厢内便是锅碗瓢盆众多生活用品。他们大多数人用液化气罐在马路边的人行道上做饭,午饭时分,马路上演奏着一曲锅碗瓢盆交响曲。
补漏匠们的生活用水就装在白色的密封塑料桶里,面包车上的两人每天要耗费近100升水。夏天需要洗澡了,衣服需要洗了,他们就会到附近的公厕里,蹭一些水用。
如今,肥东路附近的屋顶补漏维修匠,近几年有不少准备在合肥定点的补漏匠在花冲公园附近的民房区租了房子,就此定居了下来。但这些能够租房子的只是少数:“都是一些家里有了孩子的人。再苦也不能苦孩子。”但是200多元的房租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有些贵,身边没有孩子的补漏匠们还是要住在车上。但这些租房子的老乡,也给他们大多数人提供了方便,他们很多人的用水就从租房子的老乡那里取接,或是在那里洗衣服,老乡也象征性地收取一些水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