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 比国家要求提前一年

15.05.2015  16:29

      记者近日从相关部门获悉,我省已实现重点流行村淘汰耕牛、卫生改厕、环境监管、装备建设四个“全覆盖”,自2013年以来,未查到感染性钉螺,无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报告,血吸虫疫情控制在历史最低水平。

      我省曾是血吸虫病流行较严重的“湖区五省”之一,流行区主要分布在长江和新安江流域的江湖洲滩及丘陵、山区。 2010年起,我省将血防工作主要指标纳入对市、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综合目标管理和政府督查内容。 2009年以来,省级已累计投入血防专项经费1.48亿元,另安排7500万元用于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和血防专业机构设备装备,市、县级也投入专项经费2813万元。 2011年起,我省又将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和血防机构能力建设纳入政府民生工程,实行政府一把手负责制。 2014年,全省血防区居民和家畜血吸虫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24%、0.18%,分别比2008年下降48.2%、88.8%。至2014年底,全省血防区均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这比国家要求的原定规划目标整整提前了一年。

      下一步,我省将加快实现以机代牛、卫生改厕、封洲禁牧、兴林抑螺、环境监管、人畜查治病、能力建设七个“全覆盖”的工作目标。为此,省财政将新增资金700万元,用于支持重点流行区耕牛淘汰和封洲禁牧协管员项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