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拥入市 合肥入冬写字楼跟着“打冷颤”
打烊时分,合肥北一环某写字楼附近一家小超市里,白天没有卖完的面包,每三个被装到一个食品袋里,10元特价。伙计撇了撇嘴,若是两年前,这家小超市的面包每天都是售罄的。可是现如今,这一带的白领数量随着部分企业的搬离而减少,小超市也失去了部分宝贵的客户。
近几年,合肥的商业写字楼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各区域内的写字楼的数量都在逐渐增长,个别区域内也形成了集聚效应。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合肥的各大写字楼在交通、区位配套等因素之下,挣扎、蜕变,想要在这场大战之中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写字楼:随商业发展而“蜂拥入市”
上世纪90年代,合肥市老一代的写字楼在老市府广场(今人民广场)、三孝口、淮河路步行街拔地而起。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一些民营企业开始探索自建写字楼的市场道路,由此打开商务写字楼的发展局面。在此期间,高度不断被刷新,标准逐次提升,甲级、超甲级写字楼陆续出现,超高层、高品质的概念更是不断放大,写字楼市场呈现出“蜂拥入市”的格局。
自2008年开始,合肥的商业发展进入到了井喷式时期,各类的写字楼都逐一入市。据统计,截止到11月15日,合肥九区写字楼的库存量达324.33万方,有业内人士认为,按目前的去化速度,预计去化的周期为3~4年。
其中,新站区的商业写字楼库存量位居九区之首。据统计,由于受到区域内京商商贸项目的开盘影响,目前新站区区域内的写字楼库存量高达77.4万方,占全市库存的23%。截止到11月30日,新站区内待售的写字楼房源达12887套。
而在其他区域中,政务区区域内有近13家商业写字楼项目,而邻近政务区的蜀山区,同样区域内也聚集着13家写字楼项目。目前,政务区区域内的写字楼库存量为53万方,而蜀山区以47万方位列之后。
另外,作为商业写字楼发展的后起之秀滨湖区,在区域内也同样聚集着10家商业写字楼项目。作为未来的合肥核心区域之一,滨湖区在几年一直在打造环巢湖板块的商业地产,区域内的发展十分迅速,但是由于具有较多新入市的商业项目,区域内的商业写字楼去化周期也较为漫长。
业内人士坦言,自2014年开始,合肥的写字楼去化速度减缓,诸多写字楼项目扎堆入市,合肥写字楼供应量与备案量的悬殊开始拉大。
老城区:交通问题成为绕不开的梗
“现在入驻率大概75%。我们可能明年要搬离,但不是因为这里本身的问题,是因为我们内部的一些要求。”北一环附近某银行工作人员田先生告诉记者。
而这家银行临近的另一栋写字楼,可就没那么幸运了。该写字楼保安告诉记者,大量房子长期处于空置状态,何时能够回本或售出仍是未知数。“按照目前的租赁价格,房主甚至要近20年才能‘回本’。”一位业内人士这样预测说。
事实上,北一环及火车站均为合肥市老写字楼聚集处,被称为合肥金融长廊,不少企业以进驻北一环为荣。
然而近年来,却有部分企业纷纷从北一环等老城区写字楼集群区域撤离。“主要堵车严重,而且租金越来越高,我们现在改到经开区,成本和交通都是令我们作出决策的重要原因。”某理财公司工作人员表示。
交通,已经成为很多老城区写字楼的重要影响因素。面对频繁的堵车,不少企业选择了搬离,新的企业也选择了入驻交通更便利之处。
“可能随着轨道等公共交通的完善,北一环等老城区域的写字楼的吸引力会回归。”业内人士分析。
而对其他区域写字楼来说,形势也并不乐观,甚至出现了不少写字楼烂尾楼。在明珠广场,现已被收购的某商业中心此前已烂尾多年,临泉路某商业广场也沉寂多年,四牌楼一栋写字楼也多年未开工。写字楼项目或停工或难卖,不难看出写字楼生存现状的艰难。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