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完成今年第一航段科考任务
8月12日,“向阳红09”船抵达江苏江阴苏南码头。当日,搭载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向阳红09”船从西北太平洋返航回到江苏江阴,标志着“蛟龙”号圆满结束2014年至2015年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一航段科考任务。新华社记者 罗沙摄
搭载“蛟龙”号的“向阳红09”船12日从西北太平洋返航回到江苏江阴,这标志着“蛟龙”号结束了2014年至2015年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一航段科考任务。航次现场指挥部总指挥、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办公室主任刘峰评价,该航段全面、超额地完成了预定任务。
据了解,本航段历时52天,航程9000多海里,完成了16个站位的常规调查作业,“蛟龙”号先后在西北太平洋采薇海山区和西太平洋马尔库斯—威克海山区开展了10次下潜作业,精确定位取样获取各种生物样品116个,获得21块富钴结壳样品共99.2公斤、多金属结核样品24.32公斤、22块岩石样品共107.7公斤、沉积物样品26管、海水样品1232升,并获得了一大批高质量的视像资料。
在本航段中,“蛟龙”号实现短时期高密度下潜作业,16天内10次下潜,平均每次下潜水中时间达到9小时53分钟。在开展近底航行、爬坡并在复杂地形下开展精细调查的同时,“蛟龙”号还成功搭载微型遥控潜水器和原位土工力学测试仪在水下开展作业,展示了较好的搭载能力和完备的工具接口,进一步拓展了作业能力。
刘峰表示,在本航段中,“蛟龙”号在采薇海山完成了8次下潜,结合中国大洋第31航次的5次下潜,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解剖调查,已基本摸清富钴结壳矿区资源分布状况,基本掌握生物多样性分布规律和矿区环境状况。
结束本航段任务后,“蛟龙”号将接受各项检修,按计划,本航次二三航段将从今年11月开始,作业区域位于西南印度洋的热液硫化物勘探合同区。这一区域海底石笋林立,这将是“蛟龙”号第一次在海底地形更加复杂的环境开展下潜作业,面临新的挑战。同时,西南印度洋矿区距离国内更远,航渡时间更长,下潜任务更重,航段目标更加多样,对航次组织也是一个新考验。
刘峰同时希望国内科学家提出更多国际前沿的科学命题,让“蛟龙”号在我国海洋科学研究领域走向国际前沿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在去年和今年的下潜作业过程中,“蛟龙”号已经取得了大量的、高质量的生物和矿物样品,取得海量的视频和图像资料,他希望国内有关科学家对这些宝贵的样品、数据、资料进行深度挖掘,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记者陈瑜)
(责任编辑:刘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