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特殊“考试”追问舌尖安全
“考官”是蚌埠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考生”则是局委办的“一把手”。10月24日上午,正在召开的蚌埠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围绕食品安全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询问。从关系“一日三餐”的豆制品、餐馆餐具监管,“地沟油”、“白条肉”遏制,到食品安全市级管理办法和相关应急预案、工作机制的出台与完善,短短两个多小时里,“有备而来”的委员、代表将十余个问题抛出,不少委员还抓住机会连续提问,答询现场气氛紧张热烈。
焦点一“残羹剩饭”去哪了
餐厨垃圾处置,一直以来受到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关注,多次被作为市人代会议案和重点建议提出。专题询问开场不久,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杨传旭提问:“餐厨废弃物的去向有哪些途径?政府将采取哪些措施加强餐厨废弃物监管?
市行政执法局局长王家渠“接过”问题作答。他表示,居民家庭产生的餐厨废弃物将混入生活垃圾被填埋处理,而饭店、宾馆、食堂等餐饮单位大部分与从事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的相关企业签订收运协议,产生的垃圾由公司处置,也有一小部分餐饮单位由私人运送,用于喂养泔水猪和油类提炼。
违法使用“地沟油”是食品安全领域群众关注的话题。对此,王家渠表示,对于遏制部分餐饮单位下水道窨井的“地沟油”被私人小作坊运走,提炼后重回餐桌等情况,餐厨废弃物的分类投放、统一收运、专业处置工作势在必行。蚌埠市正计划新建一座日处理200吨的餐厨废弃物处理中心,投产运营后将解决餐厨废弃物集中处置问题。同时,蚌埠市将收运体系建设工作作为中心有效运营的重中之重,根据蚌埠市餐饮行业分布特点,以及各区餐饮行业的分布情况和密度不同,以街道划分收运区域,布局全市餐厨废弃物收运点,形成统一有序的餐厨垃圾收运网络,避免餐厨垃圾流入社会。
焦点二 吃上放心肉制品豆制品
“政府有关部门如何监管豆制品市场?百姓在正规超市和农贸市场买到的豆制品是否安全、放心?”、“如何防止未经检验的肉制品流入百姓餐桌?”常委会委员王德宏、陈菊阳在会上先后发问。
据统计,蚌埠豆制品市场每天大约需要加工5万斤黄豆,生产12万斤左右豆制品;豆制品生产小作坊(含豆芽)400余家,仅市区就有豆制品生产加工小作坊130(含豆芽)余家。
市食药监局局长朱克华介绍,目前已有74家豆制品小作坊和豆芽菜加工户按照要求,做到地面、墙壁铺设瓷砖,屋顶吊顶,配备三防设施设备,生产过程中不添加非食用物质,不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销售产品时附有随货同行单。全市38家农贸市场豆制品和豆芽菜销售摊点均做到索取保留《登记证明》或《许可证》复印件以及随货同行单。目前,正规超市和各农贸市场均能买到安全放心的豆制品。
就防止“白条肉”流入百姓餐桌,市农委、食药监局先后作答。据介绍,消除“白条肉”,关键是关闭无定点屠宰资质的生猪屠宰场点,加强日常监管与联合执法,建立案件移送、查办联动机制,依法取缔私屠滥宰窝点。全市专项整治中,截止到9月底,共办理肉及肉制品违法案件92件,移交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12件,对30名涉嫌犯罪分子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肉类产品市场得到明显净化。
焦点三 “小餐饮”监管有规可循
目前,蚌埠市市区共有持《餐饮服务许可证》小餐饮单位2100余家,取得《小餐饮登记证明》的小餐饮单位1422家。突出的特点是行业门槛低、数量大、分布散、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卫生环境差、设施设备简陋,监管难度很大。
询问中,就常委会委员马成喜提出的“小餐饮业如何扶持监管,有无具体管理办法”的问题。市食药监局表示,为加强小餐饮及餐饮摊贩食品安全监管,市食安办出台了小餐饮摊贩管理的规定,具体工作中重点把握三个方面:一是规范小餐饮生产经营环境,在日常监管和行政许可中推行“三池两砖一吊顶”,改变小餐饮黑屋子的面貌。对于符合基本条件的予以发放登记证明。二是强化小餐饮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对小餐饮经营者和管理者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集中培训,要求从业人员参加健康体检。三是以示范促提升,要求每个县区创建一条示范街,并逐步辐射周边,促进小餐饮依法规范经营。
对于“小餐饮”的卫生状况,常委会委员季星的发问更加具体:“蚌埠市餐具集中消毒如何监管?现状如何?”。市卫生局表示,卫生部门在采取“餐饮具集中消毒量化分级管理模式”同时,进行“每年两次抽检”的重点监督检查,自2011年起,抽检消毒后餐饮具420套、2400余件,其中洗涤剂残留、余氯残留量合格率100%,大肠菌群定性合格率84.5%,总体合格率明显高于以往餐饮具单位自行清洗的合格率。目前全市21家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均采用热力消毒,工艺布局、生产流程、基本设备等均基本符合有关规定要求。(蚌埠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