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研学旅行推进素质教育新常态
蚌埠市自2013开始试点研学旅行,一直结合域情、校情、生情,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工矿企业、科研机构等,遴选建设一批安全适宜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形成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工业科技、军事科技、艺术体育、革命传统等不同维度的研学旅行体系,打造出一批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旅行网络。
突出课程理念。 蚌埠市教育局将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化、规范化、常态化,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同时将研学旅行的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进行学分管理。原则上小学生每学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10天,初中生不少于20天,高中生不少于30天。每次研学旅行小学低年级学生1天、小学高年级学生1至2天、初中生2至3天、高中生2至7天,境外研学7至15天。
规范研学管理。 坚持贯彻落实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做到县区有年度工作规划、学校有具体实施方案、每次研学活动有应急预案、行前有备案、行中有观察、结束有总结。学校组织开展研学旅行可采取自行开展或委托开展的形式,提前拟定活动计划并按管理权限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通过家长委员会、致家长的一封信或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告知家长活动意义、时间安排、出行线路、费用收支、注意事项等信息,加强学生和教师的研学旅行事前培训和事后考核。
建立责任体系。 制订科学有效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安全保障方案,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责任落实、事故处理、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理机制,实施分级备案制度,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督促学校落实安全责任,审核学校报送的活动方案(含保单信息)和应急预案。学校要做好行前安全教育工作,负责确认出行师生购买意外险,必须投保校方责任险,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与委托开展研学旅行的企业或机构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方安全责任。
蚌埠市自2013年开始试点研学旅行,首批10所、第二批40所学校参加试点,目前已深受广大中小学生喜爱,取得很好社会反响。蚌埠市教育局要求各试点学校把研学活动和深化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要根据不同学段特点、学校特色,有意识开发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等研学旅行课程体系。(王浩 特约通讯员:项立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