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中院四个强化确保登记立案平稳有序
安徽法院网讯 自5月4日立案登记制实施一周来,蚌埠市两级法院共立案914件,同比上升57.31%,其中民事案件656件,同比上升33.88%;行政案件29件,同比上升70.59%;执行案件229件,同比上升209.46%;无刑事自诉和国家赔偿案件。另对因材料不全或不符合要求的起诉人,发出一次性限期补正材料告知书40份;对因不属于法院主管以及不属于受诉法院管辖的民事和行政起诉,不予登记立案的13件;当场立案率为95.81%。全市法院立案登记工作平稳有序。
为确保立案登记制在全市法院全面顺利实施,蚌埠中院采取“四个强化”予以保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的立案登记制改革领导小组,立案庭及各审判业务庭与相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全力以赴保障立案登记制的顺利开展。5月4日当天,该院党组书记、院长朱昌锐,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朱军和余慧全天候在诉讼服务中心立案大厅坐镇指挥,实时指导处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5月5日,该院相继派出由院领导和相关业务庭室主要负责人参加的督导组,分赴各基层法院现场督导立案登记制实施和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二是强化措施,坚持“日报、周分析”制度。全市法院确定专人负责,每日按时汇总上报当日各类案件登记立案的总体情况,包括:当场立案数、同比、环比升降情况、一次性告知补正材料数量、不予登记数量及情形、群体性诉讼和重大敏感案件等情况;准确掌握、及时研判全市法院立案登记工作动态,制定应对预案。三是强化宣传引导。将立案登记制的相关规定,以“立案登记制,你应知道的8件事”等通俗易懂的语言,制成展板放置在诉讼服务大厅显目位置,并在审判大楼中心大厅和诉讼服务大厅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出诉讼指引告知书、各种起诉状样本、诉讼风险告知书、立案登记制规定等;将各类诉讼指导宣传册、诉状样本、起诉应当提交的材料等诉讼指引材料,置放于诉讼服务中心大厅,方便当事人取阅;邀请广电、报社等新闻媒体记者,深入立案一线,通过现场采访等多种形式,及时将立案登记工作开展情况、立案登记工作规定等向社会进行广泛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对登记立案工作的认知度和认同感,规范12368诉讼服务热线接听回复流程,回答群众咨询16人次。四是强化监督检查。全市法院邀请28名省、市、县(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立案登记制改革工作,欢迎他们提出监督意见;同时还完善监督问责机制,规定对于依法应当受理的民事行政起诉、刑事自诉、强制执行和国家赔偿申请,凡被群众举报或媒体曝光有不收材料、不予立案、不下裁定等行为的,一经查实,坚决追究相关人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