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教师丁延成:大爱无声铸师魂
当恩师把他从弃学打工的路上拉回时,就注定了他与教师这个职业结下了不解的缘分。毕业后,他毅然决然选择了恩师的职业,把这份爱继续传递给自己的学生,他就是蒙城县乐土中心小学教师丁延成。10余年坚守在瘫痪母亲床前的他,却没有因此而耽误学生一节课、少给学生一份关心。
传承爱:他选择了自己恩师的职业
“若不是恩师及时拉我一把,我不可能有这份崇高的职业,更不可能有机会看着自己的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回忆起自己与“教师”结下的渊源,蒙城县乐土中心小学教师丁延成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那是在丁延成就读蒙城县乐土中学初三时,由于家庭困难、生活压力大,丁延成偷偷弃学,跟着同乡人踏上了去广东打工的专列。班主任曹凯得知此事后,随后跟上,找到了丁延成打工的地方,对着丁延成苦口婆心了一整天,才最终把他劝回学校。
正当丁延成为了重回学校的学费而犯难时,曹凯却提早帮他把学费补缴完毕,并劝他,不要考虑其它的,更不要有心理负担,放心学习就好。
“教师是个神圣的职业。”丁延成开始对教师有了新的认识,并暗暗发誓,将来也要做一名像曹老师一样的好老师,爱自己的学生,帮更多的孩子引路。
中考报名时,丁延成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蒙城师范。1998年,毕业后的丁延成直接到蒙城乐土中心小学当了一名语文老师,一呆就是12年,先后送进高校学生无数。期间,他也曾遇到过很多跟自己当年情况相似的学生,他都想方设法将其一一劝回。
今年就读于安徽中医大学大四的胡思旭就是其中一名差点半途辍学的农村娃。每次放假回来,胡思旭总不忘要去看望他的恩师丁延成,这对丁延成来说,是最大的欣慰。
坚守爱:倾心照料瘫痪母亲10余年
丁延成说,很多人都说他是一个心中充满大爱之人,这个定义跟他的家庭经历和影响是分不开的。
丁延成的母亲是一名残疾人,父亲长期顽疾缠身,又得承担起全家的生计。所以,从丁延成懂事起,就开始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做饭、洗衣、做家务、干农活,这些经历也让丁延成从小就“身怀绝技”。
2003年正月,婚后的丁延成迎来了刚出世的男孩,高兴之余,却被医生告知,孩子患有先天性巨结肠。到蚌埠某医院接受治疗后,医生建议孩子回家接受人工灌肠辅助治疗,帮孩子顺利排便。此时寒假已经结束,妻子是村里的计生专干,有很多工作要忙,而丁延成也面临新学期的许多烦琐工作。就这样,夫妻俩轮流照顾孩子,挤时间往家赶,每天奔跑在家和单位之间。
一年后,孩子状况终于得到好转,丁延成还没来得及缓口气,母亲突发脑溢血的消息又传来。因抢救不力,母亲从此瘫痪在床。此时,老父亲已年近七旬,病症愈发明显,生活勉强只能自理。作为家中独子,照顾母亲和打理家中10余亩耕地的重担全落在了丁延成身上。
每天早晨天刚亮,丁延成就开始起床给母亲换洗头天夜里弄脏的床单和衣物,帮她洗脸喂饭,然后再去学校上课。放学后,再匆匆赶到集市买菜,赶回家做饭、照顾老人。这样的日子,丁延成已经重复了10余年。
“无论家中情况有多难,他从未因此缺过学生一节课,也从未因此少给学生一
点关爱。”蒙城县乐土中心小学办公室主任卢献林如是说。
播撒爱:把更多心思放到学生身上
去学校采访的当日,当丁延成首次出现在记者眼前,并一步步向记者走来时,他那矮小瘦弱的身板、沧桑的面容以及走路时稍有异样的双腿,让人不免有些心酸。
“他腿疼,腰椎间盘突出压迫所致,所以走起路来有些异样,这跟他太过劳累也有关系。”卢献林说。
在丁延成看来,自己的家人是亲人,自己的学生也是亲人。带着对家人的浓浓爱意,他把更多的爱分给了另外的亲人——他的学生们。尤其是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建成后,丁延成不但承担起了那里所有的工作,还以此为家,为学生筑起心的港湾。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内心,丁延成先后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参加过“关爱留守儿童师资培训”和“留守儿童之家”管理者国培计划。生活中,他还经常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给困难学生买文具和校服,免费帮他们补习、做心理辅导等。
“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我的关心,感受到他就是老师心中的骄傲,让他们都能自信地生活、开心地学习。”这就是丁延成最大的心愿。
发现六年级的胡娜娜性格极为内向和孤僻,丁延成通过家访得知,她是因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缺乏关爱所致。以后的日子,丁延成总是刻意走近她,尝试各种方法帮她打开心扉,帮她补习功课、传授高效学习方法、陪她做游戏等。并多次当众夸她懂事、聪明能干,这么小就会做家务,树立她在同学心中的威信。慢慢地,胡娜娜脸上有了笑容、人也开朗了许多。
在《和老师说说心里话》写作中,胡娜娜这样写道:丁老师,是您用爱心改变了我,是您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享受到了不是父爱胜似父爱的爱,老师,您就是我的爸爸,我在心中呼喊了千次万次的爸爸……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丁延成说,他本就深爱着这份职业,对学生也有着更深的爱,这一切都让他非常愿意为教育事业奉献他的所有,无怨无悔!(徐靖 郭玉岩 特约通讯员:于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