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企业减负添活力
(载于1月26日《安徽日报》 记者:夏海军,通讯员:余增辉 江海波)
新年伊始,位于合肥市庐阳区的创磊装饰公司盘点去年的经营业绩:开业第一年,公司享受了15%的小微企税收减免政策,收益超出了预期目标……去年,仅庐阳区国税局就为3460家小微企减免税额达1000余万元。
我省“营改增”试点以来,为企业减负已成为新常态。目前,“营改增”在增强经济活力、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拓宽就业岗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超97%纳税人税负下降
池州市交通规划设计院是一户从事公路、水运、市政道路工程设计、咨询、工程勘测的小规模纳税人,该设计院负责人日前告诉记者:“自2012年10月实施‘营改增’以来,累计缴纳增值税21.4万元,比原来实行营业税时要少缴15.3万元,税负大大减轻。 ”
“中北巴士有限公司自从‘营改增’试点以来,虽然由原来征收3%的营业税改为现在征收11%的增值税,但由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企业税负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160余万元。 ”马鞍山中北巴士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如是说。
“能减负”成为众多企业人士的共同的心声。 “营改增”的实施,一方面,纳税人因税制转换直接实现减税;另一方面,非“营改增”纳税人在购进服务时可抵扣进项税额,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两年多来,我省先后完成了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务业、广播影视业、铁路运输业、邮政业和电信业的“营改增”试点。 “‘营改增’的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更多的企业将会享受“营改增”带来的好处。 ”为推进“营改增”试点,我省国税部门加强试点行业管理,防控企业涉税风险,优化纳税服务质量,确保了试点的平稳运行。
数据显示,“营改增”试点以来,累计为我省纳税人减税80.8亿元,其中,“营改增”纳税人因税制转换累计减税22.06亿元,因增加进项抵扣减税58.74亿元。截至2014年底,我省11.2万户“营改增”纳税人中,超过97%的纳税人税负不同程度下降。尤其是占总户数87.24%的小规模纳税人税负普遍下降。省社科院研究员张谋贵认为,小规模纳税人与经营者家庭收入关系密切,其税负下降间接增加了居民家庭收入。
设备更新加快盈利提升
随着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剧,一大批企业的生存、发展正经受着考验。与此同时,部分已被纳入“营改增”范围的行业,也正在感受着增效益的温暖。税务专家介绍,与税制转换之前相比,全省中小企业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不仅如此,“营改增”还能推动企业拓宽盈利点,获取新的经济效益。
煤炭行业的持续疲软,让我省煤炭企业尽可能地减少成本。 “营改增”的实施,让不少煤炭企业找到了另辟蹊径的增收路。“2012年以来,公司开始向外租赁闲置设备,不仅节省了大笔设备维护费用,还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淮北矿业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称,若是以往,公司的租赁收入需要交纳营业税,无法将购置设备缴纳的增值税传递给承租企业用以抵扣。
“‘营改增’打通了增值税抵扣链条,为企业拓展了营业空间。 ”税务专家介绍,以租赁行业为例,目前实行的增值税允许企业抵扣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租赁业的盈利空间。同时“营改增”将租赁公司纳入了增值税征税主体,使设备的上下游形成了完整的增值税抵扣链条,有鼓励企业采用租赁方式进行融资的作用,为融资租赁业带来了商机。
去年,池州市“营改增”纳税人共1767户,较开始实施时增加1039户,增长139%。对此,张谋贵认为,纳税人数量迅猛增长,表明“营改增”为企业发展打造了良好的增收增效税收环境。
引进和使用先进生产设备,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近两年来,马鞍山市中北巴士有限公司投资1450万元,购置30辆环保纯电动公交车,并为所有车辆安装GPS进行智能调度。公司负责人介绍:“乘客的满意指数得到提升,乘客量的增加也提高了公司的运营收入。 ”
“营改增”实施以来,由于购进资产可以抵扣进项税,许多企业加速了设备更新步伐,大幅提升了企业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增添后劲。
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日前,“顺丰速运”安徽分公司将部分交通运输、信息技术服务外包,进一步优化内部分工协作。安徽快递协会副会长童大元介绍说:“快递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工成本约占该企业经营成本的56%。 ‘营改增’后,快递业在获取进项税额抵扣的同时,大幅度提升了行业的运转标准化、自动化程度。 ”
记者观察到,“营改增”落地以来,不仅推动了相关产业自身的发展,还能有效促进工业领域专业化分工,做大做强研发和营销,使产业结构真正从低端走向中高端。
2013年底,马钢集团股东大会通过重组方案,剥离非钢辅业为马钢股份减少了财务、人力等压力,减少了8000多人的“吃饭”负担。目前,马钢集团已顺利完成对马钢股份公司下属的汽车运输公司和自动化信息技术公司实施主辅分离。分离后,预计每年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利润2000万元,增值税约1500万元。实现了国家增税、地方增收、企业增效的多赢局面。
在市场日趋细化、专业化的今天,主辅业分离成企业发展必然趋势。“营改增”试点以来,一些企业陆续实施了主辅分离的经营结构调整。在专业化分工的推动下,传统生产型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据介绍,“营改增”鼓舞了社会资本的投资热情,促进了地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了现代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蓬勃发展。以文化创意服务业为例,试点之初,全省文化创意服务业纳税人为6267户,年销售收入为51.9亿元。至2014年年底,这组数字猛增到2.63万户和146.12亿元,文化创意服务业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随着二、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营改增”创造岗位、吸纳就业的效果也逐渐显现出来。据省国税局最新统计,从2012年10月份以来,“营改增”企业已为我省新增就业岗位逾30万个,仅2014年就新增就业岗位19.45万个。张谋贵说:“随着‘营改增’的继续扩围和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关行业的就业吸纳能力还将持续增强。这对于老百姓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