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财经菜鸟的思考:开发商,别好了伤疤忘了疼

16.10.2014  12:05

 

  10月1日,市民在房交会上选房。当日是国庆假期第一天,第44届成都房地产交易会开幕。本届展会共有200多个楼盘参展,吸引众多市民看盘选房。 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 摄

  “十一”期间,电影《黄金时代》热映,好评如潮。与此同时,在收到央行两项利好政策后,躁动的开发商们也渴望通过“涨价”重返那个“躺着都能赚钱”,只属于他们的“黄金时代”。

  在收获政策福利“大礼包”后,此前高喊“以量换价,诚心卖房”的开发商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在微信朋友圈散布“涨价文件”消息,刺激成交,企图重夺楼市话语权的一群人。

  这些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开发商不仅没能领略到此次“央妈”试图帮助他们去除库存的良苦用心,竟还懊悔起自己没多拿点地,错过狠赚一笔的大好机会。全然忘却此前“楼市低迷”时的疼痛。

  既然开发商忘了,那不妨替他揭开伤口,看看此前究竟伤的有多深?

  首先,屡创新高的库存量自然是开发商们的心头大患。除了“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外,中国大多数二三线城市饱受商品房库存积压之苦。截至8月底,全国范围内的商品住宅待售面积为37047万平方米,同比增幅为26.9%,较上月增加1.9个百分点。申银万国2014年初统计数据显示,全国22个二线城市,平均供需比155%,其中44%的城市属于供给过剩;34个三四线城市平均供需比125%。

  面对如此巨大的库存,纵使自6月来“松绑限购”暖风狠吹,也无济于事。据统计局数据显示,1-8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64987平方米,同比下降8.3%,降幅比1-7月份扩大0.7个百分点。

  其次,房企所遭受的伤痛绝不仅限于库存,还有资金压力。

  作为泛金融及资金密集型行业,资金链是决定房企生存的重要因素。然而眼下的现实却是,多数中小型房企正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情况并不乐观。1-8月到位资金79062亿元,同比增长2.7%,增速连续8个月下降。与之相对应的是去年同期,房企到位资金增速高达28.9%。截至8月底,房企除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分别以到位14664亿元和32618亿元,实现增长13.8%和11.6%外;其他资金到位31440亿元,下降8.9%,其中定金及预收款下降10.7%;个人按揭贷款下降4.5%。

  自2014年以来,中小房企因资金链断链而引发的“跑路潮”已在全国多地发生。2014年3月,宁波兴润崩盘,推到了中小房企崩盘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随即,南京、合肥、邯郸等全国多地纷纷出现“跑路”现象。一时间,房地产行业资金链断裂,项目烂尾,房企崩盘之声此起彼伏。

  由此看来,此前房企所受绝非皮外之伤,而是伤及筋骨,稍有不慎便将危及生存。

  专家表示,此次房贷新政中“认贷不认房”的条款,或将释放一些原先被房贷限制的部分购房需求,这有助于替开发商清除部分库存,缓解一些城市供求极度失衡的局面。因此,开发商理应借此机会,“积极以价换量、提高成交量、降低库存,”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表示,唯有如此才可确保在下一步市场的主动权。

  然而,清除库存只是一项弥补性措施,要想真正解决目前房产市场扭曲的格局,还需从源头寻找答案。

  一直以来,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繁荣掩盖了行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非理性、不规范的恶习。今年涌现的“跑路潮”,绝非偶然,背后隐含的是高杠杆、高负债以及高资本驱动的以债养债的畸形发展模式。“这种用短期资金来支持长期的投资项目的做法并不合理,存在巨大风险”,北京贝塔咨询中心合伙人杜丽虹表示。若不改变发展模式,“未来资金链断裂的内地房企将会越来越多”,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说。

  唯有从本质入手,使信贷规模、不良指标、债务风险等基本问题得到解决,防止与楼市相关的不良贷款的风险继续扩大,才有可能真正改善房地产行业格局,促使房地产市场步入健康运营的轨道。

  故而,在此危急时刻,若开发商仍执意将新政视作能使楼市起死回生、助他们再捞一笔的灵丹妙药,那无疑是自寻死路。

责任编辑:刘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