搁浅工程获立项 定远人不久将喝上长江水

03.06.2015  11:03

      “江巷水库这次真的要建啦!”定远县连江镇今年76岁的陈玉乐老人站在自家破旧不堪的房子前不断地说着这句话,脸上深深的褶子都带着灿烂的笑容。一辈子没离开该镇路陈村的他曾参加过40多年前的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建设,原以为长江水能引到定远来,“共饮长江水”,谁知道只不过是梦一场。

  5月18日,江巷水库工程获国家立项。当梦想照进现实,定远人期盼了40多年的工程终于不再遥远。估算投资28.63亿元、工期30个月的江巷水库建成后,可借驷马山引江工程四级站之力,将长江水引过来,届时定远人将喝上长江水。

  40年前一场美梦终破灭

  陈玉乐是连江镇路陈村土生土长的农民,在他的记忆里,定远人对于长江水的渴望已经有40多年了。

  1969年他是该村第一批参加了驷马山引江工程的人。在没有机械设备的年代,“人定胜天”似乎是每一个水利工程的常态。“第一批我们村去了4个人,每一锹土都靠人来挖,挖上来的土也是人用箩筐抬着走。”他对记者说,每天天不亮就去上工,天漆黑才收工,一天下来,肩膀磨破了,人也累成了一滩泥,晚上睡觉时翻身都困难。

  “山上全是石头,被炸开的石头都靠人力运走。”该村同样参加过驷马山引江工程建设的72岁的陈学品老人说,最后一年他们村去了100多人。

  “定远太旱了,农田是颗粒无收,连河里都开裂,裂缝好大,大得胳膊都能塞进去。”陈玉乐回忆道。每年冬季工程建设时,都特别辛苦,特别累,但即便如此和他一样义务反顾地去支援工程建设的人不在少数,因为他们心中有着共同的信念:喝上长江水。

  据了解,上世纪60年代,安徽省就规划好了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定远县是驷马山灌区的一部分,计划通过四级站的建设将长江水引到定远江巷水库。1969年起,驷马山引江工程开工,定远有数千人次参与了驷马山引江工程的建设,他们参与建设的是该工程中最难的一段——满是石头的泗洪山。经过四年的建设,该工程终于成功接上长江水,但水却没引到定远。

  之所以没引来长江水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江巷水库没有建成,即便引来了水,没有水库也无法蓄得住水。1974年冬,该水库曾动工兴建,经过两年冬季的建设,填筑大坝土方约120万立方米,建成了一段长6公里的堤坝,后因资金不足等原因停工至今。

  迎难而上4年前工程再启动

  从上世纪70年代起,江巷水库已成为定远几代人的梦想。定远人民吃水难,工业发展困于水,水资源的匮乏成了难以逾越的鸿沟。

  定远县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区,平均年降水量915毫米,水资源总量为6.7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只有全国水平的三分之一。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城镇居民用水难已成了不争的事实。据了解,该县主要依靠城北、解放和大余3个中型水库向城镇居民供水,高峰期时日用水量达5.5万立方米,一旦遇到干旱时,居民用水无法保证。2013年夏季的大旱时体现得尤为明显,“如果没有从高塘湖调水,城里的水撑不过3天。”定远县一位从事水利工作的人说,当时全城限时供水,人民叫苦不迭。而且根据未来城镇发展规划,至2030年,城镇日供水量需要16万立方米,矛盾日益突出。

  除了城镇居民用水难之外,定远的发展也受制于水。2010年作为全省四个新型化工产业基地之一的盐化工业园落户定远,安徽“龙头”企业华塑大型盐化工项目入驻,水资源缺乏现象更加明显。“现有水资源仅能供华塑一家企业使用,想再引进新企业落户,水资源论证就过不了关。”定远盐化工业园管委会负责人戚建华说,水资源是盐化工基地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江巷水库项目的建设对于盐化工基地的发展来讲,意义十分重大。该项目建成后,能向盐化工基地供水25万立方米/日,将从根本上解决基地用水问题。

  对于生产用水难,华塑公司副总经理高旭深有感触,一期工程年取水量1500万立方米,供水都是从高塘湖引来,生产勉强够用,但一旦干旱,企业生产无法保证。同时,二期年取水量将达3000万立方米,如果没有江巷水库,二期工程将无法投建。

  水的问题不仅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也是社会稳定的问题。“砸锅卖铁都要上这个项目。”定远县县委书记郑斌自4年前来到定远之后,坚定这一信念。2011年,该县正式启动了该项目。

  规划冲突江巷水库险“流产”

  “自2010年华塑动第一锹土开始,就知道解决定远现有水资源匮乏的渠道只有一个——江巷水库项目,而且非上不可。”唐全胜是定远县江巷水库管理局局长,自1989年河海大学毕业后,从事了20多年的水利工作。从项目启动到最终立项,江巷水库的前前后后,他体会了里面的辛酸。项目立项前,曾有人建议他改行,但他却说,“跑水利项目虽然很枯燥,但人员一旦变动,项目就会脱节。”

  从启动到2013年通过水规总院审查一开始很顺利,最后送至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待批。此时,不可预见的事情发生了。

  “没料到,很突然。”他说,安徽省曾搁置了50年的“引江济淮”工程这时启动了,在该工程的规划中,将定远纳入其内,而江巷水库工程规划里将“引江济淮”中的淮南、蚌埠列入其中。两个规划的供水范围、供水区域发生冲突,而“引江济淮”工程是省级层面的工程,意义重大。

  因为与“引江济淮”规划冲突,相对影响小的江巷水库工程项目面临着“流产”的危险。唐局长至今记得一个细节,2013年项目在水规总院评审时,有专家提出,将原计划1.22亿立方米的库容调整为1亿立方米以下,降为中型水库。“降级”意味着该项目不再属于国家层面的重大水利项目,其重要性及资金投入将大不相同。就在专家要走的时候,该县负责人紧紧地拉着专家的手不放开说:“降级后,我们回去没有办法向定远老百姓交代。”

  为了保证项目能顺利推动,市委市政府及县领导亲自到北京奔走于发改委、水利部、水规总院等地。通过多方努力,终于为修改规划争取到宝贵的两个月时间,他们及时调整了规划,将原规划中的淮南、蚌埠调整出去,同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将“引江济淮”规划中定远区域也划了出去。

  两个规划的供水范围、供水区域各自独立,不再重叠,从而保证了江巷水库工程项目能进入下一个环节。

  40年后当梦想照进现实

  2014年11月28日,江巷水库工程项目获国家水利部批复。2015年春节前,项目评审会在合肥召开。2015年5月18日,国家发改委予以批复,意味着项目正式立项,下一步将做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完善相关支撑性文件。可喜的是,该项目还列入了国家层面联系的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第一批试点,全国仅12个。据估算,该工程总投资为28.63亿元,是滁州市有史以来单笔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

  40年的期盼终于成为了现实,定远人欢欣鼓舞,家住江巷水库库区的人民更是兴奋不已。

  记者在库区看到这里的房子多是仅一层的砖瓦房,墙上到处都是裂缝,裂缝大的可放进两三根手指头,墙体已经倾斜,屋顶也是茅草丛生。“都是几十年前的老房子了,不过马上就能搬新家了。”连江镇副镇长凌焕德告诉记者,四个安置点已经选好,分别位于郭集街道、路陈村、江巷村、蒋集,部分还将可以安置到城区,移民也可以自行选择就近自建房安置,镇里将提供宅基地。同时,安置点的配套工程也在建设中,供水量在5000吨的郭集自来水厂今年5月刚刚建成。

  “库区群众为这个项目付出了很多。”该县委书记郑斌说,从1974年江巷水库项目下马至今,库区没有添一块瓦,没有建一堵墙,库区人民为该项目苦苦等待,克服自身困难,也为下一步移民工作减少了征迁安置成本。

  根据批复,该项目工期30个月,力争今年底前开工。待该工程建设后,将成为继黄栗树、沙河集水库后的全市第三个大型水库。同时,它将建成集供水、灌溉、防洪、生态、观光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结合周边新农村建设,打造成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

    责编:童中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