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六人荣获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人数居全国第四位

21.10.2020  16:00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共青团中央印发《关于表彰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的决定》,我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毛竹、刘诚、余彦、陆朝阳、姚华建等六名同志荣获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其中曾杰同志荣获特别奖(全国共十名)。我省获奖人数位列北京、江苏、上海之后,居全国第四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奖人数并列全国高校第二位(清华大学七人获奖,其中一人获特别奖;北京大学六人获奖,无特别奖)。
      中国青年科技奖是由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提议设立,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共青团中央共同设立并组织实施,面向全国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奖项。该奖旨在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表彰奖励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中作出突出成就的青年科技人才;激励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每届获奖人数不超过100名,其中特别奖获奖人数不超过10名。
      我省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简介:
      曾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教授、博导,长期从事碳一催化、重点关注CO2、CO等分子的活化和定向转化研究。迄今为止,曾杰教授已在Nature Nanotechnol.、Nature Energy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了155篇论文,总被引用12000余次。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化学会-赢创化学创新奖、第十届“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青年奖”、安徽省青年五四奖章。
    毛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博导,长期从事利用金刚石对顶砧结合各种同步辐射技术和光学技术,研究地球内部主要构成物质在高温高压下的各种物理性质,包括:弹性模量,热力学状态方程,相变,铁最外层电子自旋变化等。2012年入选国家创新人才计划青年项目,2015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18年获美国地球物理学会矿物和岩石Early Career Award,2019年选为美国矿物学会会士。
      刘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教授,博导,长期从事大气环境立体遥感研究,针对目前我国的大气环境污染气体遥感高度依赖国外卫星载荷的现状与自主可控的国家需求,开发了基于我国自主研发的甚高光谱卫星载荷的在轨自适应标定技术与遥感反演算法,解决了由于载荷探测器关键部件遭到国际禁运造成的光谱质量缺陷这一关键问题,成功遥感反演出全球大气污染气体时空分布;同时将学术创新成果应用于我国大气环境研究和污染防治工作,实现了对全国范围的覆盖和重点排放源的精准定位与实时监测,为大气污染精细化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撑。研究成果荣获2019年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二完成人)和2019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余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博导,长期从事二次电池材料研究,在储能电池材料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提出了普适性材料设计筛选策略,获得了长循环寿命的电极材料以及高性能电池器件。入选“科睿唯安”以及“爱思唯尔”材料类高被引学者榜单。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兼任Journal of Power Sources副主编。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等奖项。
      陆朝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教授,博导,长期致力于量子物理和量子计算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入选英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国际物理学年度突破榜首,五次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年度中国科技十大进展新闻。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物理学会黄昆半导体物理奖、日本仁科芳雄亚洲奖、欧洲物理学会菲涅尔奖、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联合会光学领域青年科学家奖、美国光学学会阿道夫隆奖章、美国物理学会兰道尔本内特量子计算奖。担任九三学社中央青工委副主任、全国青联常委、中国科学院《科学通报》副主编以及IOP, ACS, NPG, Wiley, Cell Press等旗下多个国际期刊的编委。
    姚华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博导,长期从事背景噪声与地震波成像、青藏高原岩石圈结构及形变、川滇地区多尺度公共速度模型构建、俯冲带大地震破裂规律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研究成果。2012年首批“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现担任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IUGG IASPEI中国组委会副主席,中国地震局科技委委员,2020年美国地震学会Charles Richter奖评委会委员,国际核心球物理学期刊《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的编辑,《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等期刊的编委。作为骨干成员之一获得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地震局防震减灾科技成果一等奖及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