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花香半个多世纪 花开何地仍成争议

14.10.2014  10:36

半个多世纪以来,《茉莉花》一直被人传唱,经久不衰,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更已被世界所熟悉。在流传过程中,不同的唱法有几十种之多,最具代表性的还是程桂兰的唱法,也就是如今广为流传的版本。不过,这首歌到底诞生于何处,多个地方争议不断,至今没有定论。

多次改动

夏锡生老先生告诉记者,关于《茉莉花》的创作过程,何仿曾对其描述过。“娄丽红到省城参赛的《茉莉花》,是由我搜集整理的。1942年,我随淮南大众剧团到天长县金牛山演出新编洪山戏《保卫家乡》,在金牛山脚下遇到一个民间艺人唱《茉莉花》,我觉得非常好听,便一字一句记了下来,然后又以当地广为流传的《鲜花调》基调作为基础进行创作,终于完成了《茉莉花》的曲调。”

据记载,何仿先生多次对《茉莉花》进行修改。在他1959年的修改中,歌词“满园花草”改为“满园花开”,显得更热闹;“ 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改为“又怕看花的人儿骂”,更有含蓄美。而在曲子上,结尾处得到延长,增加了歌曲的回味。大家现在所传唱的,就是此次修改之后的版本。

花开何处

随着《茉莉花》越唱越热,人们想追溯这首歌的起源。江苏扬州、苏州、南京,安徽天长、凤阳都认为“名花开在自己家”。

扬州市政府在《关于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将扬州民歌〈茉莉花〉确定为扬州市市歌”的议案》中指出,扬州是《茉莉花》的主要传唱地区,也是《茉莉花》的故乡或发源地,并称“这首歌的风格、气质、韵味与扬州人文传统相吻合”。

苏州的理由显得更为直接:程桂兰用苏州的吴侬软语唱红《茉莉花》,因此吴侬软语是《茉莉花》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关键原因之一。

南京的底气就更足了:1942年,时为新四军文艺战士的何仿,是在南京市六合区境内的金牛山搜集、整理了这首歌,况且何仿生前一直居住在南京,修改工作也都在南京进行、完成。

对此,安徽也有文史专家提出不同见解。

天长市文联原主席王明义认为,从地域上看,安徽天长与扬州、六合等地一衣带水,母本《鲜花调》不仅在扬州、六合很流行,在天长各乡镇也是家喻户晓,因此追溯《茉莉花》的起源,若漏掉天长显得不够严谨。

王明义的观点得到娄丽红的认可。在采访中娄丽红表示,她所在的马家窝及周边地区,解放前属于江苏六合,在行政区划中不断变更,后来才划入安徽的,因此天长同样可能是《茉莉花》的发源地。

凤阳明史专家夏玉润持不同观点。他认为,《鲜花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据乾隆年间刊印的《缀白裘·花鼓》记载,《鲜花调》又名《打花鼓》,是戏剧中演唱的插曲,“ 比较一下就能发现,两者歌词很像,《打花鼓》前两段歌词是:好一朵茉莉花,满园的花开赛不过它。本待要采一朵戴,又恐怕看花的骂。”因此夏玉润认为,根据目前所知史料,《茉莉花》的起源应是凤阳花鼓。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阅读全文
0

编辑:高勇

资讯标签: 茉莉花》首唱者 起源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