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有朋处女作遭“类型化”网友攻击
在综艺电影之后,青春片又成为一个网络上骂声四起的类型了。中国的网络舆论带有明显的情绪化和一窝蜂的特点,不需要细致分析对比影片的优劣,不需要对华语电影的整体水准及该类型的整体水准中给出影片公正的评价,而是单纯凭借情绪化的好恶给影片扣个帽子,然后吸引带有同样情绪化倾向的影迷群起而攻之。观众似乎已把所有的事情甚至感情都娱乐化,《左耳》在某种程度上就收到了此种不公平对待。总体来说,《左耳》的故事是引人的、角色是鲜活的、情感是真挚的,一批名气不大的青年演员也都有不错的表演,苏有朋的执导处女作其实是有着极为可圈可点的发挥的。
苏有朋成功呈现《左耳》的小清新风格
不是只有歇斯底里式的爱情才能证明有过青春,那只能证明你的青春太贫瘠;不是只有奋斗成功的青春才有意义,这只是成王败寇的逻辑。青春的世界饱含丰富而细腻的情绪和细节,它们按照自身逻辑展开,它们的存在拥有自足的意义。《左耳》不是所有人的青春写照,但影片里那些男孩女孩一定是某些人曾经记忆里真真实实梦过的样子。
就风格而言,这是一部小清新电影,它不仅具有小清新式的画面和金句,最重要的是它呈现的价值观是其它披着小清新的羊皮的商业片所根本不懂的:对恨恶的和解和善意而非以暴制暴、对不良体制的拒绝而非反抗、对生命的存疑体验而非追根究底、对自我的探索而非出卖、对不完美的接纳而非逃离。首次执导的苏有朋成功呈现了丰富自足的青春和真正的小清新风格的审美与价值观。观众可以看到他对于影片整体氛围、剧情梳理、演员表演的出色把控。在青春片泛滥的当下,还能拍出一部不落俗套、情感饱满的青春片,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青涩是青春原本的面貌
也许大多数人,在青春里担当最多的角色,都是李珥。平庸无味,有想飞的心,却没长出翅膀;有想爱的人,却无天时地利。想象中的青春有多精彩纷呈,实际的青春就有多无色无味。影片中有关车祸、身世情怨、爱情与面包的两难选择等矛盾冲突的设计,都极好地推进了故事的发展、人物命运的转变。影片并没有将这些情节当成噱头来大作文章,基本上都是为剧情冲突和角色塑造服务。
《左耳》这部作品不说教,不下论断,不告诉你生活是什么样的,就是给你讲个故事。苏有朋平心静气地将很多细节画面展示出来,却没有过分用力,一切青涩得恰到好处。这就是青春原本的面貌。
责编:牛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