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消防大数据平台从5亿条信息里揪出火患
为了提高消防安全检查效率,江苏省在去年9月率先启动消防“大数据”工作平台建设。苏州作为试点城市,充分发挥大数据预知预警和“互联网+”联合监管能力,探索构建了全新的消防监管模式。
人少事多“逼”出全新监管模式
“人少事多”,是消防一线工作人员的共同感慨。数据显示,2015年苏州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5万亿元,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排名第7;截至目前,全市常住人口数达1061万人,是江苏唯一的一个常住人口过千万的城市,全市拥有各类市场主体90多万户。与这一系列庞大数据形成对比的是,全市消防监督员仅170人。
苏州市消防支队支队长朱亚明给出了破解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唯一的出路就是‘信息强消’。”
一组数据显示出改变:从2015年10月至今年3月底,在警力无增长的情况下,苏州实现了火灾隐患发现量的大幅上升和火灾起数的显著下降。其中,隐患发现量同比上升268%,火灾起数同比下降15.5%。
同时,相关大数据平台用于灭火救援,还带来了消防作战能力明显提升的实效。统计显示,目前苏州消防灭火救援平均到场时间比两个月前缩短3分半钟。
“三网融合”汇聚近5亿条数据
在市政府支持下,苏州消防通过公安内网、政务外网、互联网的全面对接,实现了“三网融合”。试点以来,公安、消防、安监、交通、规划、住建、工商等相关单位和部门全面联通,建立了综合数据中心。
据统计,目前数据中心可接入数据量已经接近5亿条,在此基础上,最终形成“火眼”火灾风险预测系统。据平台工作人员介绍,利用互联网技术,消防部门可以通过百度地图,轻松对监督管理系统内的所有单位地址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在两周内,完善6万多个单位的消防数据,这在平台还未建成前几乎不可能实现。
基于数据分析,各级消防部门还可以分析研判各单位历史火灾的成因、场所、损失等信息,对每日各时间段消防监督检查工作质态进行分析,帮助消防部门第一时间发现最有可能发生火灾的建筑,并且可预测未来三个月该建筑的火灾概率,最大限度避免火灾的发生。
朱亚明介绍,精细化运作的“火眼”火灾风险预测系统,提升了日常安全管理数据的完备性和精确性。翔实丰富的数据反哺至消防大数据平台,可以进一步完善提升预测研判性能,
形成良性循环,这也是苏州消防大数据平台实现实时研判预警、精准消除火患的秘诀所在。
“1+N”模式构建大数据预警系统
除了核心的“火眼”火灾风险预测系统的“1”之外,大数据平台的“N”项子功能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消防安全平台方面,苏州消防支队与腾讯合作,打造“微消防”综合应用平台,改变了以往消防监督部门“保姆式”“服务式”的检查模式。“微消防”的监管内容可以细化到每个楼层、每一设施、每一点位。同时,通过工商等多种渠道,可获取企业生产工艺流程、产品信息,多来源定位企业的实际生产性质,查找擅自非法改变使用性质的“嫌疑对象”。
消防大数据平台还实现了危险源数据的实时掌握,如与交通局对接,接入危化品货运单位、货运车辆、从业人员、电子运单数据等信息,实时查询危化品信息、运输路线等;接入危化品企业的实时仓储数据,相关企业每小时上报一份危化品仓储数据、实时上报码头危化品的类别、储存区位、数量、处置方法等信息,对全市5000余家危化品企业的九大类危险品分类标注,为重大危险源提供24小时监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