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签署苏35合同大单 达20亿美元不在中国境内制造

20.11.2015  01:04

资料图

参考消息网11月20日报道俄媒称,俄罗斯与中国签署了购买24架苏-35多功能战机的大单。合同总金额不少于20亿美元。北京也因此成为该战机的首个外国买家,此前它只专供本国空军。

据俄罗斯《生意人报》11月19日报道,俄罗斯技术公司总经理谢尔盖·切梅佐夫向本报透露:“围绕对华出口苏-35而展开的漫长谈判已经结束,我们签署了合同。”俄政府军事合作领域的相关人士确认,根据协议,中国空军将获得24架战机,单机价格约8300万美元,“北京已正式成为苏-35的首个境外客户,这堪称战机出口方面史无前例的合同”。

报道称,苏-35在北约的代号为“侧卫”-E,属于俄罗斯的新型第四代半战机,最高时速可达2500公里、连续飞行距离3400公里、作战半径近1600公里,配备30毫米机炮、更有12个导弹及机炮挂载点。

早在2008年的珠海航展上,中国军方便流露出对苏-35的兴趣。时任中国空军司令员的许其亮上将在苏霍伊展台处了解了战机的性能,相当认可其飞行及技战术指标。2011年,中国国防部正式向俄联邦军事合作局提出了购买苏-35的建议。2012年岁末,双方签署了最初协议,但在技术及价格方面的磋商持续了3年时间。

报道称,谈判徘徊不前的原因在于,双方商定购买数量后,中方要求对战机外观进行改变,在驾驶舱安装国产航空电子设备。“苏霍伊”公司某高管透露,合同没有包含在中国境内按许可证制造飞机的内容,即会整机出口至中国。

目前,苏-35仅列装本国军队。根据2009年的采购合同,2012-2015年期间,俄空军将接收48架该型号战机,很快还会再购48架。阿穆尔河畔共青城航空生产联合公司的产能完全能够满足所有合同的需求。据航空工业的消息人士透露:“如此一来,企业能够满负荷运转数年。”

报道称,今年5月,中国媒体曾经报道,购买苏-35几无悬念,因为该国歼-11战机的现有产能并不足以弥补北京与其他国家在空军装备方面的差距。它们注意到俄制战机拥有大容量油箱,令北京能够毫无障碍地控制有争议领土。目前,中国与菲律宾及日本等国存在类似纠纷,而东京拥有美制F-15战机。熟知中俄军购谈判的人士透露,中方视海上飞行控制权为“战略目标”。

如今,中俄军事合作发展可谓如火如荼。在经历了2006-2010年的沉寂之后,两国开始更为频繁地签署大宗合同:2011年,双方航空及航空制造方面的合同金额便接近10亿美元;2012年,中俄签署了总额约7亿美元的对华出口140台AL-31FN航空发动机大单,购买“阿穆尔-1650”级柴电潜艇的框架协议(据专家估算,总额约20亿美元);2014年9月,中国作为首个境外买家,购入4个营的最新S-400“凯旋”防空导弹系统,总价不少于19亿美元。

报道称,俄罗斯国防产品出口公司总经理阿纳托利·伊赛金如此评论中俄军备合作的水平:“我认为,我们若是为中国利益而工作,也就是为俄罗斯利益在行动。”

苏-35合同的签署,令俄军工行业所拿到的境外订单总量更为可观。2013年,中国购买了18亿多美元的俄武器及军备(排名第四),如今,它仍是俄武器军备不可小觑的重要买家。

附:中俄军事合作中排名前5的合同

1.200架苏-27SK战机(许可证生产),1998-2007年,25亿美元

2.24架苏-27战机,1996-1997年,22亿美元

3.15个S-300PMU2防空导弹营,2007-2009年,22.5亿美元

4.38架苏-30MKK战机,2002-2003年,20亿美元

5.4个S-400“凯旋”防空导弹系统营,自2016年起,19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