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芜湖路街道通过构建“血脉通达”党建新格局 不断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

24.11.2017  19:52

         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11月24日讯(记者:吴晶晶)      合肥市芜湖路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近年来,探索建设了区域化党建共同体,实施了“五红闪耀、血脉通达”工程。通过整合辖区资源共驻共建,有力的推动了民生工程的实施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不断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初冬的早晨,冷风扫过街面,掠起丝丝寒意。此刻,在芜湖路街道曙光社区党群服务站里,却是一片欢声笑语,暖意融融。社区居民王桂英: “合肥市芜湖路街道通过构建“血脉通达”党建新格局 不断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

  作为曙光社区党建联盟单位成员,合肥仁爱中医医院每周都会深入社区,为这里的居民开展免费义诊。合肥仁爱中医医院党支部书记吕其阔: “定期组织我们医院的专家,会按照老百姓的需要进行多学科的义诊。另外,定期组织专家在社区里面进行中医健康大讲堂的养生知识普及。”

  芜湖路街道位于老城区,存在“辖区单位多、横向联系少,单位资源多、百姓使用少,推广党员多、活动阵地少”三多三少的特点。为了将辖区资源整合起来,更好的为民服务,今年6月,芜湖路街道将辖区103家成员单位充分整合,搭建起区域化党建共同体,下设11个党建联盟。

  安徽省委党校就是这103家成员单位之一。很快,设在芜湖路街道的“流动党校”应运而生,身为“流动党校”志愿者,省委党校教授张彪时常来为辖区党员群众义务授课: “我本身也给他们上课,他们要拉着就不走,问这问那,问的很多。党校他有理论宣讲优势,而缺少这样走进基层的平台,芜湖路街道党组织就是有效的把这些平台搭建起来,把资源整合进来。”

  在搭建区域党建共同体的基础上,芜湖路街道还全面建立了楼栋长制,将基层党组织向社区、向产业园、向居民楼延伸,构筑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基层党组织架构。

  为了更好的实现服务群众在身边,芜湖路街道利用居民小区、楼宇间、农贸市场的闲置房屋,改建了一批“红亭”。

  2017年初,芜湖路街道首个“红亭”——银河社区党员志愿服务亭建了起来。银河社区居民姚迁每天经过“红亭”,都会进去坐坐,和志愿者聊上几句。这里,就像是他的第二个家。

  两年前,姚迁因为中风导致半身不遂,失业在家。今后的生活怎么办?失业证去哪办?大笔的医疗费如何解决?带着这些问题,姚迁四处奔走寻求帮助,却一无所获。 “然后就到社区这服务亭来了,(把)我的实际困难、情况就讲(给)他们听了,他们就很热心的帮我,先后办理失业证、大病救助,紧接着要去办残疾证、低保……”

  小小的“红亭”,在姚迁的眼中,就像是那点亮在城市角落里的灯,温暖着寒风中的每一个人。截止目前,芜湖路街道已经高标准建设了一个党群服务中心,曙光、南园、银河等多个党群服务站、服务点。

  位于金寨路和太湖路交叉口的太湖新村,是一片整齐划一的高层建筑,小区环境优美、设施齐备。不过,熟悉合肥的人都知道,2013年这里还是一片破乱不堪的大板楼。

  为了提升居民的居住条件,太湖新村社区启动整体搬迁。社区党总支书记高连财带领党员,成立了大建设临时党支部,挨家挨户将相关政策第一时间送入了百姓的家里。阮怀珍一家六口,有两个重症病患,是社区里有名的困难户,搬迁需要的安置费,成了阮怀珍最为关心的事。 “从安置到现在,他一直在跟踪我们群众民生的声音,群众的想法,还有包括后期安置群众的建议,给我们的奖励、安置、房租费,及时都到位了。”

  四年一瞬,太湖新村旧貌换新颜。这个月底,社区的一千多户居民,就将搬入新家开始新的生活。高连财:(出录音)在整个的拆迁、安置当中,我们始终把握一个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做好各方面工作,从征迁到现在零上访,大家都是非常的满意。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多年来,芜湖路街道党工委始终坚持把服务群众、方便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基层党的建设,让党员群众时时触摸党建脉搏,处处感受党建温度。芜湖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徐立俊:(出录音)我们芜湖路街道为老城区,通过把辖区的力量整合以来,更好的为民服务,就是要达到共筑共建、共治共享、共创共荣、共商共赢这样一个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