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芜湖新火车站“背后故事”:建设难度极大

13.09.2015  07:20

  秋日的新火车站及站区枢纽工程现场格外忙碌:数辆工程车来来回回、川流不息,为整个工程做“最后的冲刺”。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呼之欲出的站房格外引人注目。作为江城城市景观新的标志性建筑,这里将于10月投入使用。昨日,记者来到新火车站的勘察单位——中铁时代建筑设计院,与部分建设者聊起芜湖新火车站“背后的故事”。

  “实际上,新火车站的建设难度比市民想象的大得多。”谈到整个车站的建设,中铁时代建筑设计院相关负责人打开话匣子:芜湖新火车站勘察深度大、难度大、手段复杂多样,其建设难度远远大于普通的市内建筑,与大型桥梁、隧道不相上下。

  在该负责人看来,新火车站最大难点在于旧址改建。“原火车站无法停止运行,整个勘察如同‘绣花’般小心。”他告诉记者,一方面,原车站内的管线、信号要仔细保护,哪怕破坏一根小小的管线都可能会引发不堪设想的后果;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必须在火车运行时勘察现场,人身安全要格外注意。因此,所有新火车站的勘察人员都必须经过铁路部门专门组织的安全培训教育,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作为全国60个铁路枢纽中心站之一,芜湖新火车站的功能更多、综合性更强。据了解,芜湖新火车站设14个站台,20个股道,最长站台长度为550米。建成后的新火车站将成为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的交通枢纽,未来还将预留轨道交通条件。但旅客们出行更加便捷的背后,是亟待破解的一道道“难题”。

  保持站房等建筑的稳定性,是建设过程的一大“难点”。记者了解到,大部分地级市火车站站房面积为2至3万平方米,而芜湖新火车站的站房面积约5.6万平方米。为了完善交通枢纽功能,实现乘客“上进下出”,新火车站地下层高为11米。而普通地级市火车站地下层高仅为3至5米。此外,站房本身还有33米的地上层高。在接近“悬空”的状态下,如何“撑起”整个新火车站,使之安全、稳定,成为建设者们必经的一场考验。

  在《宁安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芜湖站站房和站台雨棚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记者看到新火车站的单柱最大载荷为20万千牛,相当于一根柱子支撑起一栋普通高层建筑的总重量。怎样确保站房建筑稳定呢?中铁时代建筑设计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新火车站的柱基础埋深比一般建筑大得多。一座普通的30层建筑,柱基础埋深为3米,柱基础持力层进入了中等风化岩。而新火车站的柱基础埋深为30米,柱基础持力层进入未风化岩层,达到长江大桥的建造级别。仅这一方面,新火车站的造价就相当于普通高层建筑的10倍。

  新火车站如何保障建筑安全、施工安全?根据《报告》,新火车站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结构设计基准期为50年。在施工过程中,相关单位还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严密的安全保障体系和措施,有效控制和减少一般责任事故。

  建设者们遇到的难题还有很多:地下空间中有一部分为下穿隧道,地质结构较为复杂,对相关参数的要求极高,需要多次论证才能得出最接近实际的数据;新火车站既有动车高铁,又有普通列车与货车行驶其间,增加了站台、轨道建设的复杂程度;在施工过程中,还得避开旧车站的出入人流,防止出现意外事故……“新火车站大部分工程量来源于‘地下’,虽不能被市民直观发现,却至关重要。”该负责人表示,但只要看到新火车站建成通车的一天,一切努力都值得。(芜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