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教育从“学有所教”走向“学有优教”
“育红小学在城东办了分校,今后不用为孩子上学问题烦心了。”2015年5月,得知芜湖市育红小学城东校区于当年秋季学期正式招生,家住芜湖市旭日天都小区的冯先生高兴得合不拢嘴。
近几年,芜湖名校办分校远不止育红小学一所,随着芜湖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在城北办光华星城分校、安师大附属外国语学校进驻城东、北师大芜湖附属学校落户三山,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加快辐射。鼓励名校办分校,支持集团化办学,着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这正是芜湖市教育部门近年来筹划的一盘大棋。
至去年底,全市组建教育集团25个,优质学校办分校(分园)62个,结成中小学、幼儿园帮扶对子180对,芜湖教育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大步迈进,越来越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集团化办学让名校“基因”扩散
“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学生接受有质量的教育。”这是芜湖市推行集团化办学目的所在。2014年5月,市政府出台《关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规定除农村地区外,凡政府新建的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原则上采取“优质学校+分校”、“优质园+分园”的方式,由优质中小学、优质幼儿园冠名举办分校或分园。
集团化办学、名校办分校,不能只是一句口号,而是要让分校真正继承名校的优质“基因”。为此,市教育局鼓励各级各类教育集团从实际出发,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据介绍,城东校区的校园环境布置和正在建设中的城中新校园格调保持一致,由学校的一位副校长到城东校区主持日常工作。育红小学和城东校区实行人、财、物“一盘棋”管理,教育教学资源统筹分配,教育教学活动统一安排,保证了城东校区的“血统纯正”。
目前该市集团化办学包括委托式管理、一体化管理、一校多区管理等三种模式,无论哪种模式,都让优质教育资源加快辐射真正落到了实处。
“利好”政策频出激发办学活力
为调动名校集团化办学积极性,芜湖市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给予支持。明确规定,对到分校和偏远学校支教一年以上的教师给予交通、通讯、伙食补贴等优惠政策;在职务(职称)评聘方面,职务(职称)指标向集团化办学的核心学校倾斜;对选派到分校或结对学校工作的人员视同支教,其支教经历在申报评定高级职务(职称)时予以认可。
同时,市政府拿出“真金白银”奖励集团化办学。2015年起,市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对集团化办学考核评价中确定为优秀教育集团的核心学校、优质学校办分校的核心学校、结对帮扶工作的帮扶学校,以及引进市外知名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办学的县区进行奖补,最高给予一年30万元奖补。
对内,鼓励名校集团化办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对外,大力引进优质资源,激发基础教育办学活力。2014年8月,弋江区与北京师范大学携手共建,挂牌成立两所“北京师范大学基础实验学校”,芜湖县设立“京师实验学校”。2015年4月,市政府与北师大签署合作举办北师大芜湖附校协议,将三山中学新校交由北师大管理,通过公建民营的模式运营,努力打造办学高品位、教育高质量的一流学校。目前,芜湖市正积极与华东师范大学洽谈校地合作,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展合作办学。
用“一流师资”打造“一流学校”
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核心是师资队伍建设,一流的师资才能创造一流的学校。为此,芜湖市集团化办学立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通过推动教师交流、实施“三名工程”等,为促进教师能力提升搭建平台。
根据相关实施方案,同一学校任满10年的校长原则上应进行交流,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必须在任期内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职一年以上。目前,该市已创建11个 “名园长工作室”、20个“名师工作室”、12个“名班主任工作室”;各县区每年区域内交流教师都在15%左右;弋江区在全省率先实施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开展教师“无校籍”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芜湖市开辟绿色通道,采取特才特招模式,从北师大、华师大、东南大学等国家重点院校直选优秀人才到该市任教,安师大校长实名推荐优秀研究生,充实到重点学校教学一线。
与此同时,芜湖市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和行政人员交流到分校、教师配备向分校倾斜等办法,为分校输送一批优秀教师和管理人员,他们带去了优质学校的办学经验、先进的学校文化,为分校的发展增添了动力和活力。(赵丹丹 特约通讯员:吴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