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建美好乡村“规范”先行
芜湖市今年出台《美好乡村建设技术导则》,对村庄建设中的建筑、基础设施、景观、环境等进行规范,使美好乡村建设有章可循。这也是全省首个关于美好乡村建设的区域性技术标准。
今年芜湖市共申报获批58个省级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为推动美好乡村建设向更深层次迈进,该市对2013年度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依托自然山水特色和优势,按照生态宜居的总要求,创新编写修订了《芜湖市美好乡村(中心村)规划编制导则》、《芜湖市美好乡村建设技术导则》,做到规划有内涵、建设有标准,保证各示范村规划建设有章可循,不贪大求洋,充分体现美好乡村建设的科学内涵。
该《导则》适用范围包括芜湖市域范围内、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的村庄建设工作,其最大特色是体现了该市美好乡村建设坚持因地制宜、保存乡村原有风貌的原则。 《导则》规定,建筑整治宜采用传统建材和工艺,农房形式、风格、体量、色彩宜体现地域特点和乡村风貌;村口等乡村重要节点宜就地取材,设置自然、亲切、标识性强、与村庄周边环境浑然一体的建筑小品,营造浓厚的乡土气息。 《导则》对乡村道路的线形、等级、路面结构、标高等作出规范,要求村庄内部道路净宽、净高不小于4米,且尽量利用原有乡村道路,保持既有农田水系的完整性。 《导则》还强调了美好乡村的建设质量,该市各乡镇将全面实现自来水供给率100%、安全饮水普及率100%、村庄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村庄主干道路满足每小时降雨30毫米路面不积水的排水要求;按照每15-30户配置一处垃圾筒;修缮村庄现有室外旱厕改为水冲式公厕。村庄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排涝标准采取10年一遇,新建建筑耐火等级应达二级以上;积极倡导村庄清洁能源的利用,大力推广太阳能热水装置的应用,探索秸秆发酵沼气等农村多种能源互补发展的新途径。
【编后】
美好乡村建设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围绕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文化需求,因地制宜、创新思路、科学谋划,不断丰富美好乡村建设内涵,提升建设水平,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更优机制推进各项工作,达到美好乡村建设一个、示范一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