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创业富民政策及环境氛围调查评估出炉

05.11.2014  17:50

  2009年,芜湖被确定为国务院首批创建国家级创业型试点城市。2010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创业富民发展战略,推动全民创业。2012年,芜湖市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创业先进城市。

  创业之城,芜湖多年来的追求与践行。为进一步巩固国家创业型城市成果,启动新一轮创业富民工作,打造创业特区,市创业富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国家人社部信息中心数据分析专家、国家统计局芜湖调查队,组织开展了创业富民政策及环境氛围调查评估,让我们对芜湖的创业环境氛围有了更全面的审视。

   创业资源增多机会增加

  本次调查评估共分为创业环境氛围、创业富民政策落实情况、小额担保贷款三个板块。调查对象包括2010年10月-2013年12月期间,各类创业者和潜在创业者,在芜湖市成功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人员;入驻各类创业富民孵化基地的创业实体,创业时间不超过3年的创业者。

  按照国家创业城市综合指标评价体系,从创业资源、创业政策与公共服务、文化氛围3个一级指标,商业机会、创业资金、人力资源等12个二级指标,加盟项目、入股资金、大学毕业生参与创业等14个三级指标进行综合加权测算,主要通过创业者对城市创业资源、政府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的可获得性以及对创业环境氛围的评价感受,测评出芜湖市自2010年以来各项创业工作推进和创业环境氛围的基本状况及改善程度。

  数据统计表明,当前芜湖市的创业资源、创业政策、公共服务和文化氛围等方面较2010年均有明显改善。商业机会增加较多,政府性扶持资金增长快于其他资金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改进明显;在创业帮扶政策、证照办理、专项服务等方面的政策和服务增加较多;创新创业教育大幅增长,推动创业发展的社会价值观有较大改善,特别是对创业宣传方面增加明显,对社会整体创业氛围的营造起到积极作用。

  按照国家创业城市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对三大类一级指标得分进行加权测算,总体评价得分77.4分。按照人社部国家创业城市综合评价标准,芜湖市整体创业环境良好。按照同类比较原则,处于良好靠前位次。

   创业环境总体印象评价积极

  在调查对象对城市创业环境总体印象评价中,有78.4%的调查对象对当前创业环境持积极评价态度。评估也认为,芜湖市整体创业环境氛围改进明显,按照项目分项统计,项目机会、金融支持、商务环境、政府政策(行为)、教育培训、重商氛围等六大类平均得分在80分左右,表明芜湖市创业富民工作发展较为均衡。

  在创业政策的落实上,评估分析认为,芜湖市创业富民政策整体享受面较宽,载体费用减免、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部分政策的实施效果较好。创业富民九大优惠政策整体社会认可度较高,受到创业者的欢迎。不过,九大优惠政策中,失业人员、低保对象创业优惠、升级补贴、岗位补贴、行政事业收费等4项有“建议取消”选项,另受到修改、增加建议116条,说明扶持政策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提高适用性和操作性。

  金融支持在创业中至关重要,评估指出,芜湖市的社会创业主体对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较为了解,彼此之间形成了信息互通,同时说明政府部门开展的各种形式的政策宣传作用较为明显,政策的社会知晓度和关注度较高。

  地方财政支持力度较大。芜湖市政策规定,将贴息额度统一提高到10万元,超出中央贴息部分由地方财政承担。小额担保贷款资金主要用于创业项目的生产、设备、发展等环节,有效解决了创业项目起步和发展阶段的短期资金不足问题,资金使用效果较好。

   为创业富民战略茁壮成长补充养分

  通过综合评估分析,芜湖市的整体创业环境氛围良好,与2010年相比,项目机会、金融支持、商务环境、政府政策(行为)、教育培训、重商氛围等六大项都有较大改善。其中在政府性扶持资金投入、氛围营造、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获得了社会肯定。

  但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和政策的发展形势,与国内创业先进地区比较分析,评估也客观提出了融资难仍是制约创业的瓶颈,扶持政策体系不够清晰,部分扶持政策与实际脱节,以及存在创业项目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

  对此,评估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为芜湖市创业富民战略茁壮成长补充了养分。如通过利用政策导向机制,促进和引导银行金融机构加快产品创新,降低贷款门槛,提高对创业项目和小微项目的贷款比例。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体系,对现有的政策项目和内容进行调整完善,制定出针对性强、含金量高、方便操作、容易落地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加大创业培训力度,提升创业孵化基地承载能力,强化校地创业交流合作,大力宣传青年创业典型、弘扬创新创业精神等措施,加大对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群体的创业引导扶持。加大对科技类创业项目的扶持,吸引和培育一批高质量的科技类创业项目,提升创业质量。(芜湖新闻网--芜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