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在安徽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全免费 实行“四免一补”

05.01.2016  10:45

资料图

记者昨天从芜湖市教育局了解到,芜湖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全免费;大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集团化办学。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奋力向高水平迈进。

义务教育实现“零收费”

根据最新统计,芜湖市现有普通初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174所,在校生9.1万人;小学324所,在校生18.73万人;特殊教育学校4所,在校生327人;义务教育学校接收了随迁人员子女1.86万人。2015年芜湖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2.62%。

2015年,在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基础上,芜湖市实施了以“四免一补”即免杂费、免教科书费、免印制作业本费、免初中毕业考试费,并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为主要内容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义务教育实现了“零收费”,全市约28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从中受益。

2015年,芜湖市义保机制各项政策已全部落实,民生工程任务提前完成。全市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并下达中小学公用经费补助资金2.19亿元,补助了1877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223万元,支付农村免费教科书资金2530.17万元;校舍维修改造面积7.57万平方米,投入资金3594万元。还为城市学生免费提供了教科书、为全部学生免费提供了一套印制作业、暑假作业和作业本,为初三毕业学生免除中考中招费用,市县区各级财政为此投入了约4200万元。

义保机制改革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真正实现了人民教育人民办到人民教育政府办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基本”与“零收费”,群众尤其是农民教育负担明显减轻,农民子女上学积极性明显提高,农村中小学的辍学率明显下降。同时,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义务教育投入责任不清、保障范围较窄、保障水平偏低、发展相对落后的面貌,教育保障水平日益提高,优质资源加快扩张。

芜湖市义务教育工作得到国家、省的充分肯定。2015年,我市设立了500万元的义务教育均衡奖补资金,促进各县区的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工作。当年12月,镜湖区、鸠江区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检查验收;设立了1000万元的教育信息化资金,对各县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进行奖补,探索了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模式;设立了1000万元的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资金,对各县区的标准化建设工作开展奖补,大力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

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着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帮扶新建学校和相对薄弱学校发展,取得较好效果。

政府主导,强力推动集团化办学。2014年5月,市政府出台《关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规定除农村地区外,凡政府新建的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原则上采取“优质学校+分校”、“优质园+分园”的方式,由优质中小学、优质幼儿园冠名举办分校或分园。市教育局积极贯彻落实,先后出台《关于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中小学、幼儿园结对共建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促进了一批新建学校和薄弱学校走上优质发展之路。在城东新区先后开办了安师大附外城东分校、育红小学城东校区、安师大附幼伟星城分园。全市组建教育集团25个,优质学校办分校(分园)62个,结成结对中小学、幼儿园帮扶对子180对。为调动集团化办学积极性,促进集团化办学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市规定对到分校和偏远学校支教一年以上的教师给予交通、通讯、伙食补贴等优惠政策。在职务(职称)评聘方面,职务(职称)指标向集团化办学的核心学校倾斜等。从2015年起每学年对集团化办学工作进行考评,市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对考核评价确定为优秀的教育集团的核心学校、优质学校办分校的核心学校、结对帮扶工作的帮扶学校,以及引进市外知名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办学的县区进行奖补。各县区也制定激励政策设立专项资金,对做出成绩的学校和个人进行奖励。

激发活力,大力引进优质资源。在鼓励本市的优质中小学和幼儿园实施集团化办学的同时,采取“引进来”的办法,引进外地名优教育资源来我市办学。2014年8月,我市弋江区与北京师范大学携手共建,挂牌成立两所“北京师范大学基础实验学校”,芜湖县设立了“京师实验学校”。2015年4月,市政府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署合作举办北师大芜湖附校协议,将三山中学新校交由北师大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通过公建民营的模式运营,努力打造办学高品位、教育高质量的一流学校。2015年9月,北师大芜湖附属学校顺利开学。目前我市正积极与华东师范大学洽谈校地合作,双方同意本着“优势互补、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并发展长期的校地教育战略合作关系,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展合作办学。

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

推进集团化办学,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核心是师资队伍建设。我市立足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大力推动教师交流,做好“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的“三名人才”培养工作。

推动师资交流。2014年上半年,市政府出台《芜湖市加强教师队伍建实施方案》,鼓励优质中小学、优质幼儿园集团化办学,鼓励教师从优质学校向城镇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流动。规定在同一学校任满10年的校长原则上应进行交流,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必须在任期内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职一年以上,以推动教师动态调整、合理流动。各县区每年区域内交流的教师都在15%左右。弋江区在全省率先开展教师“无校籍”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得到了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

开辟绿色通道。我市出台《芜湖市引进名校长名师等高端人才工作办法》,创新人才选拔机制,为直属学校建立起“绿色通道”。采取特才特招模式,从北师大、华师大、东南大学等国家重点院校直选优秀人才到我市任教,安师大校长实名推荐优秀研究生,充实到重点学校教学一线。芜湖一中搬迁到城东新区后,学校规模迅速扩大,该校面向全国公开选调优秀教师18人、择优公开招录教师125人,不仅有效解决了人才紧缺问题,而且实现了教学质量持续稳定。

抓好“三名工程”。市教育局先后制定《芜湖市建立“名师工作室”工作方案》、《名师工作室管理与考核实施办法》,实施名师带动、名校长培养、名班主任引领工程,创建了11个 “名园长工作室”、20个“名师工作室”、12个“名班主任工作室”,引领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师通过研修培训、教学研讨等方式,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水平。加强与上海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实施百名中小学名优校长培养工程。在芜湖县设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南方分中心,对全市骨干教师进行培训。

原标题:芜湖在全省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