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一男子成热气球驾驶员 自费4万元学习驾驶技术

21.08.2015  13:36

热气球在芜湖滨江广场上冉冉升起,耀眼夺目。

吊篮四角放置4个热气球专用液化气瓶。

调试燃烧器。

加热球囊中的空气。

地勤人员拉动牵引绳调整热气球方向。

参与体验的市民拍照留念。

“五彩斑斓的热气球,遨游在天地之间一片蔚蓝中,那画面美得像一张明信片,简直醉了。”刘小康谈起第一次见到热气球的情景,眼神里依旧闪烁着光芒。他迷恋上热气球是在那次日本旅行,回国后,他辞去了在星级酒店的工作,开始查阅、搜集资料,并花费近4 万元去学习热气球驾驶技术,通过严格考核,成为芜湖市首位拥有国家民航总局颁发的“轻于空气的航空器驾驶员执照”的热气球驾驶员。

“将热气球飞起来不难,但飞出水平还是需要过硬的技术和经验积累的。”傍晚,芜湖市滨江公园小广场上,刘小康筹备起着与市民零距离的热气球体验。因场地限制,采用的是热气球飞行中的“系留飞”:通过固定牵引绳,控制飞行的高度和方向。“每次飞行前,我们都会进行详细的适航检查,包括绳子磨损度,各个零部件是否安全可靠等。”球囊铺在地上有三十米长,需要多人向四周牵开,并用鼓风机向内部充气,全部打开后,用燃烧器加热球囊内部的空气。当热空气带着这个“庞然大物”缓缓升起的时候,许多市民啧啧惊叹,纷纷拿起手机拍起来。

燃烧器不时呼啸出长长的火舌,篮筐内的阵阵热浪让人有些忐忑。然而,记者亲身体验起飞的过程却出乎意料的平稳,几十米高环顾四周,360 度无遮挡的景观如同环幕,独特的体验令人兴奋不已。下降有几个反弹,落地一刻略有冲击,刘小康叮嘱记者将膝盖弯曲,以免关节受损。正式落地后,周围几名地勤人员立即过来帮忙“压框”,增加篮筐重量,收紧绳索停稳。

“我们正在组建一个专业的热气球团队,已经在芜湖县找到一块合适的场地,平坦开阔,等航空部门空域审批通过,就可以进行‘自由飞’了。”刘小康说,现在了解热气球的人不多,多数人对于热气球的安全性还存在各种怀疑,“我期望带大家去重新认识这项运动,让更多的爱好者加入进来。”

刘小康说,目前他的热气球公司尚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筹备俱乐部,定期组织爱好者飞行;另一方面努力开拓在商业宣传等方向的市场价值,也会承接和策划一些诸如企业拓展、婚庆方面的活动。虽然飞行对天气、场地要求极高,飞行成本昂贵,但他对未来仍充满信心。本报记者王歆婷摄影报道